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614|回复: 1

改革开放30年  ------音乐与父亲相伴

发表于 2008-6-4 05:56:4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周末回家,看到父亲正在摇椅上悠闲地躺着,嘴里哼着小曲,我凑向前瞅了瞅,嘿,老爷子竟然在听MP3,我不无吃惊地问了句,“爸,您又买新式武器了,不看您的小曲了?”,老爷子微微一睁眼,乐呵呵地说“这是我小外孙送给我的,别看这么一点,里面还有不少戏哩,音质也不错,你听听,说是从电脑上拷下来的,你说,现在的孩子多能干。”一旁忙着做饭的母亲插言道:“那是文浩(我的外甥)给你爸的,你姐说又给他买了个4,就把这个3给你爸了。”我笑了起来,“不是4,是MP4,爸,你还真赶时髦,您要是喜欢,过几天我也给您老弄个4?”“可别,我看那个4来,带个小屏幕,我这老花眼可看不清,这个就行,你看,我这听了一上午了,还没听完哩,我呀,只要耳朵里有曲子,就舒坦。”

    父亲从小爱好音乐,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乐器,父亲便经常把家里的碗、杯子全摆出来,装上不等量的水,用筷子来回敲击,竟也能敲打出一曲美妙的音乐。现在父亲家里还存放着一支笛子和一把二胡,那是父亲自己找的竹子、红木和蛇皮做的,音质不算太好,但父亲却一直带在身边。用现在的话来说,父亲那个时候也算得上是音乐发烧友了。

    上世纪80年代初,参加工作没几年的父亲便为家里添了一个大件---唱片机。从我开始记事起,那熟悉的唱片机就伴随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快乐而简单的日子,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一大络黑色和红色的唱片,有儿歌、民族歌曲、戏曲等,而我最喜爱的还是一些儿歌,比如《捉泥鳅》、《黄鹂鸟》、《小草》。刚开始,我怎么也想不通为什么那小小的唱针往唱片上一放,就可以发出那么悦耳的声音,午后,常常是一个人盯着唱片上的指针,听着依依呀呀的歌声,就这样沉沉的睡去。父亲最爱黄梅戏和吕剧,《女附马》、《小姑贤》、《李二嫂改嫁》是百听不厌,一家人在他的熏陶下,都会时不时的哼上几句。那时家里的日子很清贫,音乐对我们来说,应该算是奢侈品了,但它却在那些日子里为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几分温馨。

    后来,我们姐仨相继上学了,唱片机经过多年的“劳作”,也老了,时不时的就出点毛病,这时也很少再见到父亲摆弄唱片了。有一天放学后,我发现家里围了不少邻居,塞进去一看,一个很大很大的方形“箱子”摆在我们家桌子上,后来才知道,那是录音机,父亲正在邻居们的羡慕声中将一盒磁带装入录音机,手指一摁,动听的音乐便响了起来。提起这台录音机,母亲的话就多了,“那时候,家里就你爸一个人挣钱,我可真舍不得让他花上半年的工资去买台录音机,但你爸对能发出声音的东西真是着了魔了,一天不听就坐不住,终是拧不过他,硬是把录音机给搬了回来……”。父亲听着母亲的数落总是嘿嘿一笑,“我这也是努力学习吗,要是平时不多听听人家的曲子,你能听上我拉的小曲吗?”。父亲那时对音乐的喜爱,真可用“痴”来形容,不管什么曲子,只要父亲喜欢,就会一遍一遍地听,听完再用自己的二胡或是家里的那台有立体声伴奏的小电子琴给弹拉出来。单位里逢年过节演个节目,父亲也必定会为大家献上一曲,开心一下。要是逢上个休息日,父亲就会把我往自行车大梁上一放,带我进城搜索磁带。我发现,自己至今仍能回唱的许多老歌,都是那时在脑子里留下烙印的。我是一个喜欢快乐生活的人,我想这缘于父亲对我的影响,是父亲告诉了我,生活除了衣食住行之外,还有许多更美好的东西需要你来寻找,这个寻找的过程就是快乐的。

    90年代初,到我读高中的时候,家里的生活宽裕了,父亲终于从琴行里买回了自己一直喜欢的一把二胡,每天孜孜不倦地拉着,而那台录音机便静静的躺在了屋子的一个角落里,连同它的兄弟---磁带在那里默默的与灰尘为伴。终究不是音乐科班出身,有一次,父亲看到电视上有人在专门教二胡,很是兴奋,跟人学了一课,颇受启发,第二天又巴巴的盼着人家再出来教,可惜,未能如愿。了解父亲性情的姐姐,为父亲送来了一个新伙伴-----录相机。这家伙从商店搬到我家时还配带着两个大大的音箱,着实令父亲高兴。录相机最大的功能就是令你音频、视频一块享受的同时,可以随心所欲的从电视上存储你喜欢的节目。母亲很是配合,只要电视上有歌曲、戏曲播放,她都会提前在电视报上钩出来,用录相机从电视上给同步录制下来,父亲一下班,总能看到、听到自己喜爱的乐曲。为了帮助父亲提高二胡水平,姐姐还专门托人从外地为父亲买来了不少学习带,父亲很认真,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练习一阵,练到高兴处,还会把音响打开,插上话筒,由自己来伴奏让母亲唱上一曲。父亲说,那时的人们都喜欢在自己家里卡拉OK,一到晚上,在家里放着音乐扯嗓子的人不老少呢。

    1995年,父亲退休了。科技从来没有停止过它发展的脚步,录相机因为每每要配上价格昂贵的录相带终是又逐渐退出了我的家庭。这时,家里又添了台VCD,它造价不高,光碟极好买,深受父亲喜爱。退休在家的父亲身体还算硬朗,到处“淘”光碟成了他退休后的一大乐事,家里的戏曲碟子装满了橱子,父亲的音乐爱好也广泛起来,许多流行歌曲也时常在家里“上演”。现在,父亲的目标就是只要听过的曲子,就要分毫不差地把它给弹奏出来,他乐于别人叫他“点唱机”、“点歌台”。有一年春节晚会,一曲《相约98》令我回味悠长,没想到第二天重播的时候,父亲竟然拿着笛子跟着演员的歌声一路给吹了下来,令我很是感慨。这几年,VCD变成DVD,DVD在越变越薄的同时,价格也越来越便宜,它已走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获缺的一部分。

    我出生在改革开放的第一年,唱片机、录音机、录相机、VCD、MP3伴着我成长,也伴着父亲走过了大半生。如今退休在家的父亲还参加了矿老年活动中心的文艺演出队,生活的很精彩也很快乐。父亲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他与音乐结缘的30年,虽然自己没有创作出什么骇事之作,但这30年是那些承载音乐的载体,让他的生活时时与音乐相伴,让他找到了快乐生活的源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7 14:31:43 | 查看全部
文章从父亲对音乐的迷恋写起,反映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小中见大,热情讴歌改革开放30年祖国的日新月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