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91|回复: 2

让新生代农民工更有尊严

发表于 2012-4-28 13:52: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让新生代农民工更有尊严
大庆油田报记者 陶化彦
在大庆油田,有个接卸“俄油”的“栈桥”。又被称之中国外输“大动脉”。
卸油者,是一帮曾经是扛着锄头种地的新生代农民工。那么,如何让他们更有尊严,更快的融入班组这个团队?
储运销售分公司年轻的卸油队长田庆龙没少操心。他说:“管人,要用心、用情,让他们有尊严,长能力。”如今,这些年轻的农民工都成了专业接卸“俄油”的“专员”。

教学做人,让规矩变行为
毫无疑问,农民工的品质无问题。但其一些习惯,让队长田庆龙很是头疼:
早晨上班,不喊不起床。到点了,从被窝里爬出来,穿着拖鞋就上岗。不想上了,招呼也不打,找个人就替。
“这不是干农活,早点晚点都行,让谁替都能干。可这是接卸‘俄油’,各有个的职责和标准。”
于是,便有了“约法三章”:上班要穿工服,上岗要讲安全,做事要走流程,有事要请假……
熟知,“规矩”刚立,就有名卸油工“对号入座”——上岗不系安全带。班长未客气,批评、罚款。
本来,进城的他们就是想挣钱,一听说罚款,火腾一下子“烧”上来了:“谁敢罚我款,敢把他收拾了。”
“挣钱是对的,也不能拿生命当儿戏。一条生命,拿多少钱都换不来。”这位农民工听罢,细细品味了一下,觉得很有“滋味”,气也就消了。
几天后,又有名卸油工,突然从罐车上滑下来,幸亏系了安全带,才没有酿成惨剧。这件事,对他们震动很大。
原来,有人图捷径、省力,有天桥不走,偏从火车底下钻。现在,他们明白了,企业的每项要求,都是为自己好。
以前,交接班,有些农民工,看接班人来了,撂下手中活就走。他们说,交接班就是换岗,搞那么麻烦干啥?
如今,他们明白了,交接班必须有手续。否则,出了事就麻烦大了。
田庆龙的一番说服教育、引导帮助、案例解析,很快让这些农民工学会了做人:干啥都要讲良心,守规矩。
现在,起床不用喊了,上班不用撵了,交接班不用管了,安全问题不用操心了……管理者称,一切都在规则中进行。
教学做事,让技术变能力
种地,锄草,干农活,农民工拿手。可是,卸油就外行了。
有人说,卸油有力气就成。熟不知,卸油也有很多讲究。有件事,队长田庆龙记忆犹新:
那是农民工兄弟第一次接卸“俄油”。60节油罐,120多名农民兄弟齐上阵,人人都拿出了扛麻袋的力气。有的甩掉了上衣,有的挽起了裤腿,有的喊着号子,像打仗一样。但还是干了一天。
“这样干,既累人,又费时。”显然,田庆龙不是很满意。于是,发动起了“全员演练大战”。队干部、老兵也参战,手把手传技巧,布战术。
很快,他们掌握了技战术。如今,一个组3人,13节油罐车,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卸完:冬季7个小时,夏季3.5个小时。
据统计,日均卸油8列火车,罐车500多节,累计接卸“俄油”24000多吨。
“油卸下来并非就完事,是否安全,这也是个大考题。”田庆龙说:“油,易燃,又是远道而来的‘俄油’!”
因此,对农民工的责任心培养非常重要。田庆龙清楚,人格的力量,作用超凡。所以,他几乎每天都在岗上,每晚都到现场巡查。
有天晚上10点多,他突然听到栈桥方向传来两声闷响。“不好,可能出事了。”于是,他就朝栈桥方向跑去。老远就能看见窜起的火苗。
当班卸油工一见这阵势,都吓傻了。田庆龙抄起一个灭火器,大喊一声:“都把灭火器打开,跟我上!”
所有灭火器对准了着火点,仅用40秒,大火就扑灭了。这次非责任突发事件没伤一人,车辆、设备也没有任何损失。
事后,总结时,有卸油工说:“队长,你要是不第一个冲上去,我们谁都不会上,着大了不得爆炸啊,太吓人,家里还有爹妈、老婆孩子等我们养活呢。”
还有卸油工说:“多亏咱们演练过,要不彻底傻眼了。”
因在这次“闪爆”事件中表现出色,受到表彰奖励。有8名农民工,还因责任心强、技术好,被“提升”班长“助理”。
他们高兴地说:“在这里,不仅挣到了钱,学到了技术,还收获了‘荣誉’,不好好干就太没良心了。”
教学做友,让友情变亲情
“农民工,撇家舍业,在外挣点钱不容易。若再遇上点不顺心事,就更是烦上加烦了。因此,他们特别需要真情关怀。”田庆龙说。
是啊,夏天,他们头顶烈日曝晒,抱着滚烫的蒸气管线,清理粘乎乎的原油;冬天,他们忍受着寒冷,脚下踩着厚厚的积雪,接卸冰冷的“俄油”。
烫伤、冻伤,常有的事儿。曾经有段时间,不少农民工因吃不了这苦,想扛起行礼卷回家。
田庆龙看在眼里,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一面给他们买药治伤,教他们学会避免伤害;一面给他们讲道理:
“其实,钻井、井下作业比咱苦,那些正式工人也没打退堂鼓。不吃点苦,能挣到钱吗?。”渐渐地,他们就理解了,心也稳定了。
然而,有时还会因一些不顺心事,出现一些波动。卸油工任青友,是个孤儿,性格孤僻,在队里也没有什么朋友。田庆龙就与他常沟通,很快与他成了朋友,性格也开朗多了。
卸油工曲志奇家境困难,妹妹高考又急需钱。无奈,他找到田庆龙,希望借给他800元钱。然而,令他未想到的是,田庆龙不仅未拒绝,而且还将兜里仅有的1000元钱都借给了他。并叮嘱一定要照顾好妹妹,如果还有什么困难及时找我。
卸油工宫喜伟,有一次作业时,没按要求系好安全带,被田庆龙批评了,一连几天都躲着他走。
两天后,这位卸油工因姑父去世,找田庆龙请假,他毫无犹豫地答应了。他非常感动,春节前,他扛着一角猪肉给田庆龙送来,说:“队长,这是我自家养的猪,纯绿色的,给你和家里人尝尝。”
他收下了猪肉,也收下了他这颗心,但按市场价格给了钱:“农民很苦,挣钱不易。”
他们把农民工当成自己的亲人,过生日,为他们准备丰盛的生日餐;过大年,给他们家里打电话拜年,送去温馨祝福。
农民工也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把田庆龙也当成自己的亲人。干活更使劲,也更爱这个家。如今,这里一片和谐,生机勃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8 20:05:35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0 21:18:55 | 查看全部
文笔优美,事例鲜活,但缺少新闻要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