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吕昌茂的“无为而治”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长风玻纤厂 乔向巍
吕昌茂老家在东北,18岁从技校毕业后,分配到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长风玻纤厂的设备维修岗位上,35岁那年,他被任命为设备维修班班长。随着老职工一个个的光荣退休,在新老更迭交替中,他所在的班组目前已是由2名70后、8名80后、3名90后组成的青年维护军。这样一支年轻的队伍,承担着企业所有机械设备的维护、检修与保养。3年来,他所率领的维修班组连续被评为企业和集团公司的功勋班组,在这14人中,更是出现了5名集团公司“技术能手”和2名市级“能工巧匠”,在今年的五四,马上又要申请市级的青年文明号了。4月28日,在维修班组的走访中,发现他们工作现场干净整洁,各种工具摆放有序,让人一看就可以感觉到拥有一种独特的班组文化在支撑。
在对吕昌茂的走访中,我不禁问他:“你们的班组文化是什么?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么以文化管人的?”吕昌茂一脸的迷茫望着我说:“班组文化?文化管人?大兄弟,我们哪有什么文化啊。”我也被他的反应整的有点迷茫,我想了想又问:“那就说说你当班长以来的感受和平时工作方法吧,你是怎么带领这些年轻人获得这么多荣誉的,我记得以前你们这儿集团公司级别的技术能手一个都没有啊。”一听这个,他脸上展现出了一种自豪的笑,语气中带着虚假的谦虚打开了话匣子:“这些其实跟我没多大关系,都是他们努力呗。要说刚开始当班长啊还是真不容易,我也不是本地人,这帮猴崽子真难弄。你给他讲传统,他给你讲过时。你给他讲奉献,他给你讲人权。你给他讲制度,他给你讲文化。你给他讲文化,他说你没文化。一早的时候,他们说跟我有代沟。我还说啥叫代沟啊?这不,后来愁得我学会了上网才知道。看网上说的,这帮80、90后,生活条件好,学的知识多,见的世面广,早已经修炼的刀枪不入了。讲自由,讲空间,就是不给你讲制度、讲奉献。我一开始在班组里搞培训,定制度,迟到一次扣100。后来发现,平时在上下班的路上和他们走个碰面竟然都不理我,分配点活不是干不了就是手疼、脚疼、肚子疼,弄得让车间主任老毕天天训我。后来,我寻思这样也不行,就在网上报了个心理学的大专班,没事了就上网看看现在的年轻人都在想啥、干点啥。那些企业文化、企业管理之类的书我也看了不少,我觉得都不合适。我总结出来的文化就是你了解他们了,感动他们了,让他们满意了,啥都好办。这不,我现在也学会了玩网络游戏,晚上没事了经常和我班的小兄弟们一起打魔兽刷副本、一起穿越火线,我们还组了个战队,名称是:修理一切,哈哈。他们家里面有啥红白喜事了,我都组织全体出动,一起帮忙去,过年了去他们家给长辈们拜个年,这现在好管的很。每个人在工作中都很认真负责,晚上设备坏了,一个电话随叫随到,关键时刻都能顶上去。我和他们说,工作的时候遵守制度,把活干好,其他的事儿都交给我。这不,前年我给厂长申请的,在我这边安了台电脑,接上了宽带。厂子哪有事,就赶紧干过去、赶紧干好,把工作干到100%,干完的时候可以休息。没事了在维修车间听听歌,网上搜索点各种设备的维修技巧和专业知识学习学习。有啥不懂的去百度上找找,挺好的。我觉得现在的这帮小青年缺乏认同,你认同了他们,然后让他们认同了你不容易……”
随着采访的结束,我的感受愈加的深刻。文化就是人们在一起的一种共同的信仰、一种认同。班组文化,文化管人,有时候不是一些越具体、越严厉、越先进的制度越好,寻找到自己的文化土壤,找到最适合的,最有效的,才是最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