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下一页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817|回复: 10

是什么力量支撑青工戚伟从“下不了台”到登上讲台

发表于 2012-4-30 23:56:4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南昌电务段  黄勇

                是什么力量支撑青工戚伟从“下不了台”到登上讲台
                     班组管理氛围决定职工学技练功指数

     4月27日上午,正当全国企业班组对班组文化管理的新境界进行广泛热议时,我满怀钦佩之情走进了南昌电务段赣州教育培训基地。见到定南信号工区青工戚伟时,他刚走下讲台正端起水杯一饮而尽,“几堂课下来,常常感到口干舌燥,但有幸能以这种方式与现场经验丰富的师傅们进行技术交流、探讨,我感觉很知足!”一句务实的开场白,小戚那好学、肯钻、谦虚的劲头扑面而来。

     去年10月,戚伟通过车间和段里的层层选拔,成为了南昌铁路局第八届技能竞赛电务系统赛场上最年轻的选手,并通过自身过硬的业务技能,获得了本专业第四名的好成绩。之后又作为南昌铁路局参赛铁道部技能比赛,取得了全路25名的佳绩。如今,这位年仅25岁的帅小伙,已在全段远近闻名、名声大振,并聘为全段最年轻的兼职教员,每月都要在段或车间举办的职工技能教育培训中进行授课。

     可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位享誉全段的技能尖子,却遭遇过“下不了台”尴尬境地。回忆起几年前的那次值班经历,戚伟仍记忆犹新,“那天晚上,正好遇到一架信号机的红灯灯泡坏了,因为当时对现场设备不熟,动手能力低,费了半天劲,连旧坏灯泡都摘不下来,后来联系工友急忙从家中赶来,人家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问题。”小戚说,后来这件事情很快就在工区传开了,这让他很长时间都抬不起头,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

     但如今回头想想,虽自身业务不熟看似主因,但却与工区管理氛围和班组学习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小戚说,当时工区管理者对人管人还是制度管人的方式模棱两可、混淆不清,工区管理责、权、利不够明晰,加之在执行制度过程中缺乏公正、客观、严谨的态度,造成职工参与工区管理的积极性受损,心不齐、气不顺,自然日常工作一落千丈,工区业务学习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传、帮、带等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就更没指望了,在这样的班组氛围,工友们习惯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的心理,遇到困难时大家习惯绕道走,自身能力解决得了的就应付了事,超出能力范围的习惯性推脱,与自己不着边的事情则更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在这样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工区即便有了求知欲望,也苦于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的支持而学无所成。

     谈到如今自己取得的成绩,戚伟神情舒缓起来。他说,正当自己总结那次值班的教训时,车间对班组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整。戚伟说,新工长到来后,与每个职工传开心扉地谈、无所顾忌的聊、开门见山地说,不管有什么想法、建议和意见,他都能积极地给我们积极正面的回应,这让我们看到了班组蕴藏的新的生机。很快,班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找准了,对症下药,立出规矩,根除顽疾,再在新的起点上,班组一群人亮出各自的想法,结果大伙的心里都不约而同地有着一个简单而务实的目标----那就是“共同努力,提升设备质量,确保安全效益双丰收”。

     形成了共识,制定了目标,那么动力从何来?面对笔者的疑问,戚伟打开了话匣子,“动力就源自班组长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中,班组制度的公平高效地执行中,工友间彼此友爱相互帮助的团结氛围中,工友们努力‘提素’的进程中。而提高自身技能水平也是工区提升团队作战能力的具体要求,所以只有结合自身实际,制订学习计划,再通过班组业务学习这个有效平台,检验并督促提升自身的技能水平。”

     “我对你们谈论的‘文化管人’不是很明白,但我清楚班组管理离不开班组长身先士卒的工作干劲、一视同仁的工作方法和一团和气的班组环境。”小戚说,在新班组中,大家都会围绕这个共同的目标共同发力,一切规章制度和刚性规定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成为一种负担,相反这些工作标准成为了工友们前进过程中的一种习惯动作。

     团结务实的班组氛围让戚伟重拾起在校时品学兼优的自信心理,在这个团结奋进的班组中,小戚的技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采访的最后,他告诉笔者,他要感谢班组管理者的严谨、高效、科学、人性的管理制度,因为只有班组团结了,强大了,才培育了他持之以恒、不断学习的进取心,只有班组人员心齐气顺了,他才能在这个大家庭中不断汲取精华和养分,让自己获得提升自我的机会,最终才能尽显其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00:32:46 | 查看全部
欢迎诸位老师点评、多给写砖头哈,谢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00:48:05 | 查看全部
占个沙发,首先标题新颖但太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00:49:45 | 查看全部
佳绩,如今

两句之间用句号。

问题”小戚说。

“我对你们谈论的‘文化管人’不是很明白,但是我只清楚,不管用什么管人,都离不开班组长身先士卒的工作干劲、一视同仁的工作方法和一团和气的班组氛围。”
这里,建议不用说“不管用什么管人”,毕竟你后面说的就是“文化管人”。

个人意见,仅作参考。不对之处敬请谅解! 学者罗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00:51:53 | 查看全部
呵呵,谢谢罗老师,标题我真苦思幂想也没想到个更好的,还请老师们多指教了,
刚标点符号和老师点评出我已作改正,请老师继续给砖,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01:25:01 | 查看全部

回 4楼(初爬格子) 的帖子

“勇”字结尾的名字,我一般都会关注关注。

因为我们要勇敢地去对面问题,只要勇敢面对了,一切皆有可能的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18:03:39 | 查看全部
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18:11:07 | 查看全部
不错。“一团和气的班组氛围”是否欠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 18:42:55 | 查看全部
标题太长了老师,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 22:38:54 | 查看全部
谢谢诸位老师的点评和赐教,纠正了部分不足,还请老师们继续给砖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