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192|回复: 4

余梦伦班组管理法之三:“三步跨越”创新法

发表于 2012-5-1 08:47: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作为科研型班组,创新是“余梦伦班组”的灵魂。多年来,“余梦伦班组”一直瞄准世界一流运载火箭弹道设计团队,不断追踪世界范围内运载火箭弹道设计前沿技术,始终将创新作为班组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使命,在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余梦伦班组创新法”,即“三步跨越”创新法:第一步重基础,倡导“三共享”;第二步重效率,要求“四个一”;第三步重突破,推行“五结合”。

第一步重基础,倡导“三共享”:
“三共享”是指推导的数学模型要共享,技术成果要共享,设计经验要共享。处在入门阶段的员工,首要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为创新打下扎实基础。班组激励员工积极动手推导理论公式,熟练掌握基本模型,在班组形成了“推公式、记笔记”的优良作风,一旦员工有技术突破,新成果立即成为班组的基础知识,然后,大家就会用“三共享”理念普及这些基础知识。

第二步重效率,要求“四个一”:
处在中级阶段的员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发新软件、新工具,提高创新工作的效率。于是,班组对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员工,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即员工初次设计弹道,需要一个月时间,再次设计就要求只能用一周时间,第三次设计要求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并且要对高效完成的设计任务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四个一”归根结底是要求员工要精通各种设计方法,并且自主开发出具备多种功能、适应多种任务的新设计工具,从而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效率。

第三步重突破,推行“五结合”:
处在高级阶段的员工,需要天马行空的想像和超越前人的信念。为了启发创新灵感,该班组推行“五结合”,即新老结合、学研结合、中外结合、工程应用与理论研究结合、预研与技术应用结合。

“新老结合”即让刚进入高级阶段的员工与组内老专家相结合。比如新员工何巍与茹家欣老师共同开展深空探测研究,很快就取得了创新成果,并联合发表论文《Injection Mars Probe Using Lunar Gravity Assists》,赢得国际同行赞赏。

“学研结合”即把学校研究课题与班组研究需求相结合。让高校参与到工程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可以给班组提供很多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手段,有利于科研创新。

“中外结合”即把班组当前研究与国际同行的研究相结合。自2009年起,我们班多次代表一部参加ISO ESTEC工作会议,并提出国际航天标准《星箭分离远场分析要素》提案,该标准提案已获得国际同行认可。

“工程应用与理论研究结合”即通过工程需求,提炼出理论创新课题。比如在载人航天工程研究中,出于对航天员安全的考虑,需要在火箭上安装一个逃逸塔,根据这项工程需求,班组进行了全新的逃逸弹道设计,开拓了设计方法的新领域。

“预研与技术应用结合”即把预研中提出的全新概念,与实际技术应用相结合。比如载人登月的预研概念提出后,班组员工为适应载人登月需求,开展了跨音速段降推力减载设计、在轨部段光照条件分析、快速交会对接响应方案分析等创新工作。

在“三步跨越”创新法的引领下,余梦伦班组无论人员如何更换,大家创新性工作的劲头在持续增长,创新成果在持续增长,这个团队所做的贡献在持续增长!

几十年来,余梦伦班组取得的代表性技术成果如下:
   

   
通过弹道优化,首次提出低弹道和高弹道飞行方案,成功的解决了远程导弹国内飞行试验的难题。   

   
远首次开展远程导弹小子样精度鉴定技术研究,解决了在极少数特殊弹道飞行试验数据条件下的精度鉴定问题,为远程导弹精度鉴定做出重要贡献。

aaaaaaaaaa002.jpg

   

   
首次提出小推力滑行和非近地点入轨弹道设计方案,有效提高了运载能力,该方案节省了研制一种新型发动机的大量经费,为我国首颗返回式对地观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做出重要贡献。   

   
首次开展卫星入轨参数协方差分析,完成了卫星入轨精度分析、修正和预报等研究工作,为顺利实现发射国内外卫星做出重要贡献。   

   
首次应用高精度坐标系和地球引力异常研究成果,开展洲际导弹精确弹道设计,解决了洲际导弹弹道的精确计算问题。


bbbbbbbbb002.jpg


   首次提出控制系统仪器误差分离及补偿技术,开创了我国远程导弹和运载火箭误差分离及补偿技术的先河,有效解决了控制精度问题。   
啊啊啊.jpg


1111212jpg.BMP



     通过大量弹道优化设计工作,开创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弹道设计及优化技术,为解决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的难题做出重要贡献。

aaaaaaaaaaaclip_image002.jpg



   
首次提出四助推器捆绑构型火箭采用两两关机的方案,首次采用以弹道优化为核心的总体参数一体化设计方法,为我国捆绑式运载火箭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首次提出高空风补偿弹道设计方案和设计方法,提高了火箭飞行的可靠性,开创了我国高空风补偿技术应用的先河。

首次提出火箭加上面级弹道设计、上面级末速修正等多种设计理念和方法,在CZ-2C火箭发射中科院探测双星、环境卫星等任务中广泛应用。

首次完成火箭发射安全研究和安全措施分析工作,制定了完善的首区安控准则,为我国后续运载火箭发射的安全控制技术奠定了基础。
首次开展非对称火箭飞行方案研究工作,突破了非对称火箭弹道设计难题,为后续CZ-3C火箭发射北斗二代导航卫星及嫦娥二号卫星奠定了基础。
首次采用高空风双向补偿技术,确保东南射向发射中圆轨道任务的飞行安全,首次在运载火箭上采用起飞滚转定向技术,实现了CZ-3A系列火箭的多射向发射。
完成我国首个逃逸飞行器弹道设计和研究工作,首次提出并完成火箭故障飞行弹道仿真计算和分析,为CZ-2F火箭的故障检测处理设计做出重要贡献,为载人航天工程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CZ-2F运载火箭逃逸飞行器零高度逃逸飞行试验准备(左)点火(右)
在CZ-3C火箭发射嫦娥二号卫星中,首次采用直接地月转移轨道(LTO)设计技术,将卫星直接送入远地点高度约380000km的LTO轨道。
在某战略武器型号中,首次采用多头分导弹道设计技术,实现了战略武器多目标攻击,大大提高了导弹的攻击突然性,提高了我国战略威慑力。

   

余梦伦班组管理法,使班组工作科学、有序,同时,
余梦伦还坚持“健全制度、全员参与、民主管理、营造和谐”的管理理念,在充分发挥党组织、分工会组织、团组织等基础组织的作用外,进一步发挥全员管理的优势,让组内职工分担管理工作,例如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了安全生产员、6S督导员、技术交流管理员、计划监督员等,使每位组员都负责组内相关公共事务。通过调动全组员工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有事干,人人都来管,人人都参与,人人都关心”的民主管理局面,从而有力地保障了班组管理各项事业的发展,提高了班组管理的执行力。

【附】余梦伦班组具体管理办法一览表:

编号
名称
1101-01
余梦伦班组量化考核管理办法

1101-02
余梦伦班组专业培训和学习制度

1101-03
余梦伦班组奖惩制度

1101-04
余梦伦班组考勤管理办法

1101-05
余梦伦班组6S区域清扫制度

1101-06
余梦伦班组办公行为规范

1101-07
余梦伦班组安全保密管理规定

1101-08
余梦伦班组全员管理各岗位职责

1101-09
余梦伦班组新职工培训管理规定

1101-10
余梦伦班组科研生产计划管理规定

1101-11
余梦伦班组弹道专业结果分析规范

1101-12
余梦伦班组制导专业结果分析规范

   

班组员工分工一览表:

1.正、副工程组长  
常武权、李平岐、周天帅

    职责:负责组内各型号任务的行政管理工作,并分工负责各项综合管理工作:
姓名
承担的工作
替代关系
常武权
对班组建设工作全面负责

李平岐
对科研生产综合计划工作全面负责

负责全组业务建设、专业发展整体规划

负责全组人力资源工作,包括考勤、工作安排、人员聘任及奖金考核

负责全组经营开发

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李平岐
负责制导专业业务建设、专业发展规划

周天帅
对质量体系管理、科研型号质量工作全面负责

负责瞄准专业过渡期专业建设

负责全组设计规范、标准学习和推广,档案管理,信息化以及计算机、软件、网络、仪器设备等管理工作

负责研保技措和商用软件的使用工作

负责共性问题的研究和举一反三工作

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周天帅
负责弹道专业业务建设、专业发展规划

常武权
负责如下行政工作,包括安全、交通、防火、保密等工作

负责对外宣传等工作

负责全组科技练兵工作,包括员工培训、专业技术交流等工作

负责6S、办公室管理等工作

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2.第一党小组组长  刘兴隆

职责:全面负责第一党小组的各项工作;关心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组织党小组成员开展各项活动,负责党费的收缴等。

3.工会小组长  李重远


职责:传达上级下达的各种文件、指示精神,反映全体工会小组成员的意见和建议,维护小组成员的利益;配合分工会开展各项工作。

4.技术监督员  茹家欣、谢全根


职责:负责一组弹道、制导和瞄准专业技术把关,指导和配合组内专业建设工作;负责对组内年轻同志的培养和教育,促进年轻同志的成长。

5.技术审理工作组成员  耿光有、朱冬阁


职责:履行十一室技术审理工作组相关职责,分别负责组内弹道与制导专业技术问题把关,负责设计要素编写的审理。


6.预研与专业建设专员  田继超


职责:负责预研、专业建设、标准体系、专业工具、两总问题回复并参与十一五专业发展总结、十二五专业发展规划工作。

7.质量专员  宋强


职责:负责组内的质量宣传、学习、总结等工作,在质量工作记录本上记录质量相关工作,并对组内获奖情况进行记录。

8.培训专员  闫双月


职责:广泛征求全组职工意见,负责组内技术交流项目的落实及协调工作;负责技术交流通知的编写和发送、会议室预定、技术交流用硬件设备的调试和准备以及后续信息投送等工作。

9.大安全专员  高恩宇


职责:负责组内的安全检查和宣传工作,并对安全生产过程进行记录。

10. 宣传专员 李重远


职责:负责对组内的各项工作及时进行宣传报道,包括型号研制、发射、试验、学习交流、班组建设、6S、保密、质量、安全等各方面。负责各类信息收集和整理以及一部信息的统计工作。

11. 计划管理员  沈安


职责:负责统计分析全组人员近期AVIDM计划情况,并及时提醒计划更新。

12. 生活服务员  组内年轻同志


职责:负责组内订餐,从室办收取报纸、信件等,为组内全体同事体育锻炼提供服务,配合工会小组长开展组内各项活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07:15:10 | 查看全部
数学模型要共享,技术成果要共享,设计经验要共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 07:28:35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9 23:42:48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4 11:17:26 | 查看全部
表格管理比较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