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21|回复: 7

[员工游记] 黄山“爬行”记

发表于 2012-5-2 21:03: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黄山“爬行”记
范 明

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摸爬,12点33分,我终于从后山登上了黄山景点“701电视台”,虽然这里不是最高点,但视野一下子广阔起来,随之身心也舒畅无比,向“西海”望去,石床峰、丹霞峰等景点尽收眼底。
特别是在电视剧《红楼梦》里作为序幕的“飞来石”,仿佛又给人带入了“石头记”的故事之中。往下瞧,苍翠的黄山松延绵千峰万壑。黄山松针叶粗短,干曲枝虬,千姿百态。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有的循崖度壑,绕石而过或破石而出。 然而在浓密的绿意之中,偶有一棵棵玉兰树盛开其中。洁白或白里透红的玉兰花树生长在以花岗岩为住的诸峰与峡谷之间,像是少女深色的连衣裙点缀着素朴的蕾丝花边,婷美而典雅。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凭着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游黄山留下这句感叹的“诱惑”,4月17日,我从江西婺源北上,决定于次日登黄山一览美景。
18日六点多钟,我便从黄山市屯溪区乘车一个小时来到了位于汤口镇的黄山脚下,在经过景区换乘,来到了位于黄山“东海”景区一侧、地势较缓的“云谷寺”作为起点。
凭着“天下第一奇山”的美誉,爬山过程中有男女老少,或携妻带子,更有美国、俄罗斯、英国等外国游客也慕名而来,一睹风光,可谓是游人如织。在上午不但又上山的,而且还有下山的,经问询才得知是前两天上的山,现在是下山。上山的游客爬得累了,便向下山的游人打探下山的人还有多远?答曰“还有一半”。这时,坐在“入胜亭”歇脚的一名操着上海话的中年男子便纳闷道?我们不知上山的路有多远,他也不知下山的路有多长?他怎就知“一半”呢?逗得大家哈哈一笑。
后经请教当地的“挑山工”才知道,上山快的要3个半小时,慢的要四个多小时。实际上到“入胜亭”才爬了三分之一的山路。 前半程一路同行的游客们,不时回顾深壑峡谷,或西望赞叹佛掌峰、天都峰的雄姿,或意象“仙人翻桌”、“天狗望月”、“双猫捕鼠”、“仙人指路”等景点的妙处。后半程随着体力的下降,气温的上升,大家便脱去外套,汗流浃背。到陡峭之地,有拄着拐杖的、有手攀树干的、有手扶栏杆的,总之是“四肢并用”一路“爬行”,十步一小歇、百步一大歇。
为了拟定一个适合自己合理的游览路线,上山前夜,在黄山市我还做了一些“功课”。比如用手机查询了“百度百科”,用手机地图了解了黄山的地理位置与地形概况。另外,晚餐中,我还从游历过黄山的朋友“黄瓜条”那里得知,黄山景区很广阔,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核心景区面积约160.6平方公里,地跨市内黟县、休宁县等地,一般情况下,游览以天都峰、莲花峰、光明顶三大主峰为中心向三周铺展的核心景区为主,需要时间两到三天。运气好的话,可以在清晨一睹奇松、怪石、温泉等黄山“五绝”中的云海和日出,只是230元的门票高出了不少游人的预料。
我说这次出游时间比较紧凑,“一日游”是否可行? “黄瓜条”说:“当然可以,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游人都是“一日游”,只是要爬上、爬下矗立着海拔1864.8米莲花峰的黄山,时间比较紧张,但可以选乘前山的“玉屏索道”和后山的“云谷索道”节省体力。但对于你这个几近狂热的“摄友”,像躲在北海的宝塔峰、飞龙峰等景点,你这次实拍不到了哈”。
由于还有下山之虑,在“701电视台”景点我不敢过多“贪恋美色”,收起相机,向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进发。
在始信峰、狮子峰、白鹅峰之间,是一片海拔平均1600米左右的高山开阔地带,比起上午的上山路,这里算是在“天海”之中“平步青云”啦,不到20分钟,便来到了建有气象台的光明顶。
不愧为“光明”之名,登此顶之上,全山东海、南、西、北和天海一览无余,方领略“海到尽头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之境。 峰回路转之下,经天海宾馆又爬上了前后山的分界处——鳌鱼峰,此峰之巅有一客厅般大小的天然石臼,盛满一汪清水,颇似一盏古代天灯挂于“天海”之上。此处登高远望比光明顶高出4米的黄山最高峰——莲花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也以宛如初绽的莲花而得名。
在鳌鱼峰逗留到13点40分,我便开始从前山下山赶往玉屏楼景点,虽说玉屏至慈光阁旅游大巴换乘点有索道可乘,但为了多浏览些黄山风光、多拍些片子,还是选择了步行。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在经过5个多小时的跋涉,双腿只有沉重地机械而行。好在可以在玉屏楼平坦之地吃点饭,歇一歇补充一下体力。 玉屏楼地处天都、莲花峰之间,这里几乎集黄山奇景之大成,是黄山风光的绝佳之处。
黄山原名黟山。古代别名岗山。唐天宝六载(公元747年),唐玄宗根据轩辕黄帝在这里采药炼丹得道升天的传说,改其名为黄山。 在玉屏楼左侧伟岸挺立着驰名中外的迎客松,右侧有送客松,楼前有陪客松、文殊台,楼后是玉屏峰。峰石上刻有毛泽东草书“江山如此多娇”、“云海奇观”、“宇宙大观”、“奇松怪石”等石刻。
饱餐玉屏楼的风景与风味之后,迎着濛濛细雨,小心下山。为了安全,同样是“四肢并用”。怎奈的文题则选“爬行记”,过程中闻见时有累过者呼喊轿夫抬着下山。到了半山寺,见名生意便知下了一半山,心里有底了,便抬起相机又掠了几张片子,记录这天地造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黄山地质公园解说牌描述,黄山经历了漫长的造山运动和地壳抬升,以及冰川和自然风化作用,才形成其特有的峰林结构。山体主要由燕山期花岗岩构成,垂直节理发育,侵蚀切割强烈,断裂和裂隙纵横交错,长期受水溶蚀,形成瑰丽多姿的花岗岩洞穴与孔道,塑造成了“前山雄伟,后山秀丽”的地貌特征。
在前山的东南部有典型的第四纪冰川地貌遗迹。苦竹溪、逍遥溪为冰川移动创蚀而成的U形谷;眉毛峰、鲫鱼背等处是两条V形谷和刨蚀蚀残留的刃脊;天都峰顶是三面冰斗刨蚀遗留下来的角峰。顺山而下,观望峡谷岩体之上留下的冰川擦痕清晰可见。
到了下午四点半,经过立马桥和从容亭的停停走走,终于在慈光阁“安全着陆”,结束了一天“黄山爬行”。

1云谷鸟瞰 范明摄

1云谷鸟瞰 范明摄
  

2玉兰映山 范明摄

2玉兰映山 范明摄


3 魅力四射炼丹峰 范明摄

3 魅力四射炼丹峰 范明摄


4 根 范明摄

4 根 范明摄


5 黄山挑夫 范明摄

5 黄山挑夫 范明摄


6 孔雀松 范明摄

6 孔雀松 范明摄


7 黄山飞来石 范明摄

7 黄山飞来石 范明摄


8 光明顶远眺东海 范明摄

8 光明顶远眺东海 范明摄


8 黄山鳌鱼峰“天盏” 范明摄

8 黄山鳌鱼峰“天盏” 范明摄




10 龟兔赛跑石 范明摄

10 龟兔赛跑石 范明摄



11 祥云图案 范明摄

11 祥云图案 范明摄


12 玉屏峰石刻 范明摄

12 玉屏峰石刻 范明摄



13 黄山玉屏峰迎客松 范明摄1

13 黄山玉屏峰迎客松 范明摄1


14 黄山黄雀 范明摄

14 黄山黄雀 范明摄

9 百步云梯 范明摄

9 百步云梯 范明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 21:50:53 | 查看全部
还真厉害哦,从江西跑到安徽去了???还能拍到这么漂亮的景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 22:03:25 | 查看全部
景美,构图更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07:58:24 | 查看全部
如身临其境,美不胜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3 08:31:10 | 查看全部
美轮美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2 21:44:03 | 查看全部
  范明老师真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9 11:45:28 | 查看全部
整得巴适,相当漂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3 10:26:44 | 查看全部
景色漂亮,挑夫很辛苦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