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他们在班组中成长
4月28日,在重庆能源逢春煤矿“第三届班组长节颁奖晚会”上,该矿运输队机修班班长罗赞军手捧鲜花和奖牌。气宇昂扬的走下领奖台。
早已耳闻该班号称“黄埔军校”,人才辈出,笔者带着好奇趁此机会采访了这位现任“校长”。
“听说你们班这两年不但获得了诸多荣誉,还调了好几个精英到矿上,出了不少的人才,怎么这样厉害哦?”笔者开门见山的问罗赞军。
“那是哦!副队长蒋丹勇是我们的前任‘校长’,现在矿行政办公室秘书王年华、党委秘书穆仕刚都曾经是我们班的主力,……”得知笔者来意,罗赞军一口气报出好几个来,并讲述了他们在班组成长的故事。
王年华2006年参加工作便分到机修班,给时任机修班班长的李显波当徒弟。李显波见小伙子脑瓜活络,有心将自己的机修绝活传给他。便对王年华要求异常的严格。开始王年华还觉得新奇,专心的向师傅学习,这让师傅李显波很是高兴。
可渐渐地李显波发现,这位徒弟稍有空就躲到一边,一个人拿着书本翻,还写写画画的,对机修工作不那么热情了。
“在煤炭山,有本事才是硬道理,不要好高骛远,你以为就凭你写写画画就能‘跳龙门’嗦!”爱好写作的王年华深受打击,但碍于师傅对他的严厉,只好拿着扳手钳子忙着捣腾电器元件。
“小王,我知道你会写,这样吧,现在班里的写写算算的事就由你来做!”李显波因故调走后,蒋丹勇接任班长,他的观点与李显波截然不同,他认为笔杆子一样能在煤矿有用武之地。就这样,王年华成了机修班的‘秘书’。
后来在蒋丹勇的举荐下,王年华当上连队团支部书记,这下王年华如鱼得水,经常参加矿上举办的各类板报比赛,他的特长因此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所写的文章也屡在企业报上发表。
“怎么最近没有看到你写的文章了呢?”2010年初,班里同样爱好写作并经常和王年华讨论写作技巧的老工人冯叶发现很久没见到王年华的文章了,就向王年华询问究里。
“下了班要带娃儿啊,哪还有时间写哟!”王年华显得有些疲惫和无奈。
“小王啊,你可别松劲哦,抽空还是多写点!”得知王年华既要上班又要帮着老婆带刚出世孩子,对工作和写作有些懈怠后,冯叶就提醒鼓励他:“有志者事竟成。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有前途!你比我们有知识,工作上的事只要肯学肯干肯钻,不久你就会超过我们。”
在班组员工的支持和鼓励下,王年华不负众望,工时刻苦学习机修业务知识,工余研究写作技巧,在机修业务水平大大提高的同时,文章也越写越流畅。
“你们觉得他们班好在哪里?”在晚会现场,笔者也见到了罗班长所说的两位正在忙活的‘黄埔军校’的高材生。
“ 这个‘黄埔军校’的管理理念好,会根据个人特长因人施教,鼓励员工学习进步,这几年都有两个人从这个班提为副队长了。是这个优秀的团队助我走上了管理岗位!我就快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啦!”已担任该矿行政秘书一年多的王年华感慨地告诉笔者。
“我们班很团结,学习氛围非常浓。在这里只要你好学肯钻,肯定能出人头地!”年仅25岁的穆仕刚,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就从机修班走上党委秘书的岗位。如今,他仍把自己当作机修班的一员。
“我们班从蒋丹勇任班长开始就以质量为中心 , 以安全为重点,以积极乐观、学无止境的的生活学习态度 ,以矿为家的职业道德,团结一致的团队精神,以促进班组的文化建设,营造出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氛围,形成了自身特色的班组文化。”采访结束时,罗赞军告诉了笔者他们的班组管理理念。 (聂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