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37|回复: 0

(制片)制片人是一个工作机器?

发表于 2012-5-6 16:54:0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欧阳国忠:中央台很多主持人兼制片人,现在是不是有一些人分离了?应把主持人作为核心重点?

  刘爱民:现在央视主持人兼制片人的不是太多,但是还有。别的栏目我不是太清楚,像白岩松这么优秀的主持人,他平常承担主持节目任务非常重,现在是《时空连线》,还是《新闻会客厅》和《中国新闻周刊》三个栏目的主持人,他做主持人的优秀和智慧不应该过多分散,甚至从某种程度来说,让白岩松做一个栏目的管理者,耗费他更多精力,对他的优秀才华也是一种浪费,现在他应该集中精力做主持人。

        了解电视新闻专题的人都明白一件事情,一个主持人是一个栏目当中最优秀同时也是最辛苦的人,主持人是非常非常辛苦的。一个主持人一天要主持两三档节目,之前要做大量的文案准备工作,要和前方记者和后方策划进行大量沟通和新闻背景的了解,甚至和专家的沟通,这样才能把新闻专题节目做好。不能拿着别人替你写好的提纲去主持节目,那是花瓶式主持人,大家不喜欢这样的主持人。像张泉灵、白岩松这样的主持人大家喜欢,是因为整个节目过程他们全参与了,那是要费出很多精力的。如果再让他们当制片人,不堪重负。

  欧阳国忠:《时空连线》这样的栏目,节目的经费开支应该是比较庞大的。作为制片人,在经费这块你是如何管理的?

  刘爱民:电视节目是制片人的节目,制片人对经费对人员的管理要负全责,怎么运作选题以及用哪些人来做哪些节目,用多少钱来做节目,都是制片人决定的。毫无疑问,《时空连线》有一个非常好的编委会制度,制片人在《时空连线》不是完全一个人说了算,我们通过编委会制度集体形成一种决定,避免制片人专断独行,一个人脱离监督的情况下,有这种可能性。有一个好的编委会存在,互相监督。

  欧阳国忠:制片人制度是从国外引进的,你怎么评价中央电视台现行的制片人制度?现在省级电视台、地方电视台的制片人制度符合初衷吗?你自己当了制片人后,有什么心得?

  刘爱民:必须给予制片人充分的授权,包括节目的经营权、人员的管理权和财务的使用权,这样制片人才能放开手脚做好这个栏目。制片人制度本身是电视市场化的一种制度,现在很多电视台包括中央电视台,一些对制片人制度的认识比较片面,认为制片人就是一个班组长,给你十来个人做节目,至于人怎么定岗,做什么选题,奖金如何分配,完全没有决定权,这和新闻评论部实行的制片人制度不是一回事。

        目前我们评论部实行的制片人制度,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制度,一个栏目的用人、经费、节目制作全部授权给制片人,制片人向部门领导负责,保证节目的质量、经费使用的合理。当然,部里面还有一整套监督制片人的制度,有制片人的考评制度,还有制片人的应聘制度。这是一整套关于授权和监督相配合的制度,这是电视机构走向市场化后必须实行的制度,非常有效。试想一下,回到过去那种死板的管理制度下,没有制片人极具个性化的管理和创造,中央电视台评论部会出现这么多风格、内容不同的好栏目吗?

  必须给制片人充分的授权,这样才能把制片人的才智发挥到极大,制片人才可能在所管的栏目当中把有限的资源用到极致。比如上次制作"沈阳野蛮拆迁"节目时,前方我用了五位记者,后方三个记者。拍摄"嘉禾非法拆迁"时,也是八个人作前后期的配合。过去新闻专题节目没有这么高密度派出记者的,集中这么多人做一期节目,性价比非常不合算,如果在通常情况下制片人没有得到充分授权的时候也不敢这么去做。

        节目投资会大量增加,两个人做的节目八个人去做,多出六个人的成本。但当我对节目的成本、内容、影响负全责的话,我就敢于这么做。因为这些事件的新闻价值很高,同时还可以拓展成系列节目。用最优秀的记者编导来做,集中力量来做,能够做出大动静,做出声势。从整体效果来看,最后嘉禾拆迁事件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时空连线》的品牌做出来了,对电视台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回报。同时,做成系列节目,也大大节省了成本,使社会和经济效益都极大化了。

  记住,没有充分授权,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制片人。同样,没有制片人,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电视栏目。

  欧阳国忠:制片人充分发挥能量要给他充分授权,同时也要监督,怎么使管理有一个评价体系,怎么样评价,怎么样进行监督,这方面有什么体会?

  刘爱民:对制片人评价应该有几个指标,节目评价指标,确定收视率的标准,或者确定满意度标准,或者专家评议的标准,首先有一个内容标准的评估。还有一个是财务评价标准,你给他的资金你给他的钱用得是不是得当,有没有违规这是重要的。没有违规的话,使用的标准是否按照规定在执行。特别注意一点,上面对制片人使用财务的标准绝对不能以省钱为标志来评价,一个好的电视栏目从投资方来说,我们的投资方就是电视台,就应该不断增加投入,而不应该降低投入,既然是好栏目就应该增加投入。第二,要看制片人能不能把有限资金最大化地使用,同样的钱办多少事,《时空连线》现在增加了链接部分,增加了外脑的支援部分,这种情况下没有多花一分钱,把投资效益最大化,这恰恰是应该鼓励的。财务考核应该有一个效益考核,有没有把我对你的成本投入达到最大化,能够把握这两个标准来考核,对制片人的考核就应该比较完整了。

        至于用人完全交给制片人,用人公正不公正,合理不合理是制片人考虑的事情,因为道理非常简单,一旦和栏目利益挂钩的时候,制片人是不可能用庸才和白痴的,肯定是尽最大可能用最优秀的人才,不然他主管的栏目质量就会掉下来,这是制片人扛不住的。  欧阳国忠:作为制片人你一天时间是怎样安排的?

  刘爱民:说出来很惭愧,我是睁开眼想得不是早餐,而是节目,到晚上闭上眼还是节目。我早晨10点以前到办公室,为什么去的这么晚?因为《时空连线》每天早晨7:15播出,当天晚上12点甚至两三点还在办公室,回去比较晚,所以起得晚一些。上午10点一直到晚上12点都在办公室。

  我每天要做各种各样的选题分析、节目评价、节目审看,日常工作做完之后,还要抽出时间来跟摄像、编导进行沟通。如果哪个编导选题太软了,会告诉他注意事件性的报道。有的编导可能这段时间调查能力下降了,我会跟他沟通为什么会下降?改进可能性在哪里。个别交流也占用很多时间,这些工作做完之后就到了晚上,开始考虑第二天节目的播出。整个时间几乎就是在办公室,一天在办公室呆上十四五个小时。

  欧阳国忠:一天在办公室呆14、15个小时?!

  刘爱民:制片人绝对是一个工作机器,从生活状态来说,绝对不是健康的生活状态。但是制片人绝对是一个极有挑战性的工作,一个栏目在你手里面,一个团队在你手里面。它能不能成为中国最优秀的专题栏目,很大一部分的创造力、想象力和组织力,来自于制片人。

  欧阳国忠:《时空连线》理念有十点,其中有一点谈到快乐工作,要是工作不快乐,是制片人错了,制片人不快乐是应该的,这个话怎么理解?

  刘爱民:一个好栏目应该有一个好的栏目文化,所有人在《时空连线》工作,除了在一种理念下做节目,要在这个栏目得到一种实现感,就是能带来快乐的东西。这种实现感是什么?我想对于在一个栏目工作的记者,首先必须对这个栏目认同。对这个栏目的认同,体现在我们大家都认为除了在这里工作,其它地方都放不下我们难以满足的心,起码目前是这样的。这里有我们共同认同的价值观、情趣和气氛。

  《时空连线》有四十多人,分成许多工种,每一个人在《时空连线》都应该受到同等的尊重,即便是一个实习生,也有权利参加编委会,提出自己的选题建议。在这种氛围下,《时空连线》虽然工作非常辛苦,心情是非常愉快的,这是制片人应该给连线团队创造的文化。

  我想,制片人应该也是快乐的,虽然每天连续工作14个小时很难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但当一个非常难完成的选题完成的时候,像嘉禾、沈阳拆迁报道几乎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完成了,播出了,我们关注的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回应,这种快乐是很长久的。

  欧阳国忠:《东方时空》走过了很多年,《时空连线》作为主打板块走过三年历程,将来有什么新的打算?

  刘爱民:我曾经引用过一个媒体专家的话,"电视新闻专题节目它的生命期就是三年,第一年成长,第二年成熟,第三年死亡,所有超过三年的新闻专题节目都是苟延残喘"。我特别不认同这句话,为什么是3年?不是30年?我们妄自菲薄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急功近利了,优秀的新闻专题节目应该是能够持久的,美国的《新闻60分》已经40年了,死了吗?《东方时空》已经12年了,它的生命力还很旺盛呀。

        我觉得《时空连线》要我永远做下去的话,我要做30年!华莱士不是80多岁还来采访江泽民吗?未来《时空连线》守住我们的两个方向,对正在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毫不迟疑进行快速报道,对民生性新闻进行分析性调查性报道,坚持下去一直走向《东方时空》的直播。

  第二要做成汇聚民众观点的多元化的平台,要使不同的声音通过《时空连线》发出来,媒体再也不是简单的教育工具了,它应该传播真实信息,体现多方观点。这两点只要做好了,《时空连线》一定会非常优秀。

来源:
环球活动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