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151|回复: 4

企业加压,助力班组人才成长

发表于 2012-5-7 15:42:11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加压,助力班组人才成长
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煤矿   李晓波

    “想成长的班组职工如何跨越成长障碍,如何面对成长中的难题,如何在班组文化的引领下,借助团队力量让自己成长,为了加快自己的成长速度,应该做些什么?”5月3日晚上,49名班组员工参与了讨论,大家见仁见智,反映出一个共同的理念“如何提高素质,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如何合理使用现有人才,稳定人才队伍?”是当前国有企业在人才问题上面临的两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如何让解决这两个问题,笔者认为,从企业管理入手,充分了解和发挥员工的能力和专长,主动为员工加压,并尽可能为其安排发挥这些专长和能力的岗位,从而为人才的健康快速成长助力。
    一、优化人才环境,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
        企业在生存发展过程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当前,我们的企业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正面临着需要各方各面的人力智力支持的关键时期,我们更应着力于优化人才环境,培育想干事的人有机会的氛围。
    一是大力提倡班组学习文化。提倡班组职工“要读书、多读书、读好书”,企业和班组在积极推进学习型企业和学习型班组创建中,可根据员工的思想状况、需求状况和自身实际,确定学习主题,推荐学习书目等等,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员工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技能水平。
    二是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不断创新人才机制。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制度是优化人才环境增强企业吸引力和凝聚力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煤矿在近几年就结合矿井实际相继出台了《矿井科技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矿井科技项目激励办法》和《矿聘工人技师评定考核办法》等,营造了一种能上能下,科学灵活的用人环境,使人才的激励政策初步显现其独特的功效,近年来在国家级报刊发表科技论文12篇,获国家级专利4项。
    三是不唯学历重能力,营造任人唯贤的用人环境。论资排辈的传统用人机制,严重打压、阻碍了新人的成长途径,滋养了得过且过氛围, “任人为贤”要求不唯学历重能力,不看关系看业绩,将重要部门、重点岗位公开考聘,在企业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用人氛围。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煤矿一改班组长聘用连队任命制为员工自荐,公开竞聘制,为基层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展示自己的舞台。使“争责任、争压力,人才能上能下”的灵活机制在全体员工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基层班组成为人才培养的温床,去年就有两名优秀班组长走上了队长、书记的领导岗位。
    四是加强对新鲜血液的引进力度,着力于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确保人才不断档。通过计划招生和自主招生,增加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加快工程技术人员的引进、培养工作。近年来,川煤集团广能公司李子垭南煤矿根据企业施工生产需要,与重庆大学、重庆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科技大学等学府签约,着力引进和培养矿井需要的各类型人才,对引进和参加学院远程教育的人才该矿实行“思想上指导、工作上加压、待遇上提高”的原则,给他们加压,促使他们尽快融入企业安全生产,让人才“来得了、用得上、留得住、有成长”。
    二、构建良性激励机制,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说:人的“需求”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它们就像一个“金字塔”,而且只有下层的“需求”被满足了,才会有更上层的“需求”。在企业就人才培育来说,如果个人在需求方面易于满足,“小富即安”缺乏奋发的动力,再好的培育机制也形同虚设。为此,企业还得建立良性的激励之际,让干成事的人能看到实实在在的激励,能够从他的成长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亦即能够实现马斯洛理论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是加强企业核心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技术人才创业激情。从发挥技术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入手,出台激励政策引导技术人才致力于结合安全生产实际解决现场生产难题,着眼于未来研发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动力的科技成果。李子垭南煤矿于2009年起在工程技术人员中实行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将科研项目资金纳入财政管理,并加强了项目进度的考核评比,实行奖惩制度。每年为近10个重点科技项目兑现奖励高达数十万元,充分体现了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从而使那些专心技术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安心工作,且作有所为。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从生活上关心,从事业上支持。“累,不过与心累。心情,是影响员工成长的决定因素之一”。有时候领导的一句关心的问候敌过物质上的很多奖励。领导心系员工、关心员工、爱护员工,时刻把为员工谋福利挂在心头,更多地深入一线,深入员工,了解员工所思、所想、所求,尽力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温暖能够在员工成长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人才在企业的成长是一个不可等闲视之的问题,人才意识也是责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只有心中有责任、有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意识,管理者眼里才会有人才,才会尊重人才、尊重知识,人才才能借助团队力量加快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18:53:26 | 查看全部
措施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8 00:07:56 | 查看全部
祝贺上平台首页小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17:36:13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9 19:06:20 | 查看全部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