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85后”+2年+?=“全国优秀”
周静
他1988年出生,他从事井下采煤工作两年刚出头,可他却超越了许多“前辈”,在岗位上迅速地成长,并荣获“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光荣称号,他就是恒源煤矿“标杆区队”采煤一区生产三队员工赵飞。“85后”+2年+?=“全国优秀”,催化他“核聚变式”成长的因素是什么呢?5月7日,笔者走近赵飞,听他解密自己的成长公式。
因素一:“给力学习”班组文化。能在两年多一点的时间练成技术骨干,赵飞说,这要归功于队里开展的“1+1>2——以老带新、以新帮老”双向成长工程。这项活动给新老员工牵线搭桥,让老员工向新员工传授实操技能、新员工向老员工传授理论知识,使师徒俩在口耳相传的教授中共同做到理论和实践“比翼齐飞”。赵飞说:“比如我师傅——陈克猛,技术恁好,还经常叫我教他理论知识,师傅都学,我这小年轻咋好意思落后?”
因素二:“给力安全”班组文化。赵飞比照“吉尼斯世界记录”,给自己设定了一项 “赵飞 ‘零三违’记录”,截止到5月7日,这项纪录已经保持了769天,换而言之,从他上班第一天至今,从未跟“三违”行为亲密接触过。而这其中的秘诀源于他的“安全日记”, 而说起这“安全日记”的来头,还是从朱长计、吕寿华等几个师傅那里学来的,赵飞常常看到朱师傅他们上井后并不急着回家,而是记录本上记下点安全感受,赵飞有样学样,每班上井后都把工作中操作细节,需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记在日记里。
因素三:“给力创新”班组文化。“我们矿设了创新的百万巨奖呢!而且还设立用员工名字命名的技术工作室,每个月都进行合理化建议评比表彰,鼓励每个员工都创新!”赵飞说。创新大环境带动了三队班组创新的浓厚小氛围,大家伙的一个个“金点子”、“银豆子”喷涌而出,比如赵飞设计加工的“多点喷雾降尘装置”,比如他提出的在415工作面机、风两巷实施“静压注水”的建议,再比如队长李明春设计的新型抵车器等等,既保护了员工的身体健康,又提高了安全系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