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班组成长实现了员工的最大价值
河南中原油田 初卫平
随着我们“班组天地“主题讨论的逐渐深入,有关员工成长的话题被广大员工津津乐道,怎样才能尽快成长?怎样在平凡的班组工作中,通过自身的艰苦劳动获得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这俨然已经成了班组员工的内心渴望。
成长失败是成功之母。马克思曾经说过:“人要学会走路,也要学会摔跤。而且只有经过摔跤,才能学会走路”。员工在班组成长的过程中,要本着不怕失败,追求成功的目的,这是员工成长的必备要素。但是在平时的工作中,笔者惊异地在基层班组发现,个别员工没有养成攻坚克难的好习惯,遇到困难就失去了信心和勇气,没有将成长看成是未来的希冀,遭到失败便自暴自弃:“我天生就不是那个料”、“我太笨了!”、“能拿到自己的薪水就行了,何必自讨苦吃”……笔者认为,持这种错误心态的员工,是没有正确地理解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涵义。众所周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成长是我们每名员工所向往的,成长能给自己带来幸福之源和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但在成长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是充满坎坷和崎岖的,需要每位员工的不懈地奋斗和付出,从而给自己带来更大自由空间,实现自身的最大价值,试想,在员工不断成长的路上,哪一项成果不是在经历数次失败中,从而摘到那诱人的的果实呢!
勤能补拙。 古人云,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在班组竞技场上,这是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勤,是我们班组员工首先要做到的基本条件。勤,是梦想的起点,是梦实现的汗水,是站在霓虹灯下灿烂的笑脸,更是成长的必备条件,对于班组员工来说,把“勤能补拙、不断超越”当成自己的座右铭,在班组的文化氛围中不断熏陶,使班组有“雁一样的团队,鹰一样的个人”的文化氛围,在班组文化的带动下迅速成长,这是新世纪班组员工的共有呼声。河南中原油田作为国有大型企业,先后涌现出“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电焊工第三名”的巩章生;有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的吕合军等大批技能精湛、技艺高超、工作业绩突出的高技能员工。笔者认为,这些成绩的获得,无不和“勤能补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兴趣爱好。要想得到快速成长,一些员工认为要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才能乐于为班组奉献一切。诚然,这种观念是正确的,但员工的悟性是有差异的,在员工成长的路上,有的员工非常有有天赋和悟性。而天赋是前世修来的,悟性则是没有理由的觉悟。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只有耐得住寂寞,甘于努力和奉献的员工,加之汗水、心血和智慧的付出,才能在成长的路上不断攀登。人生的路很长,班组员工要积极寻找自己不变的方向,挖掘自己的理想和志向。其实,虽然兴趣可以随着班组文化的环境逐渐得到改变,但是志向的努力就显得更为重要。志向就像罗盘,兴趣就像风帆,二者缺一不可,它们可以让你驶向理想的港湾,使班组员工得到迅速成长。 必须承认,员工的成长是潜在、波动的、周期性的,并随着客观的条件而游移,因此班组除了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外,还要优化班组的小环境、小气候,但不管怎么说,班组员工要想得到成长,需要付出汗水和努力,才能达到胜利的彼岸。成长不是一筹而就的,需要我们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总之,让班组员工逐渐在文化的熏陶下得到成长,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理想,是我们班组员工共同追求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