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办社会拷问现有市场机制
按说,企业办社会大大增加企业发展成本,并不符合市场经济效率最大化的原则。正因为如此,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沉重负担。于是,一些医院、学校、食堂、幼儿园等纷纷转向社会,这体现了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和大趋势。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为什么一些大型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纷纷“重操旧业”,办起了住房、幼儿园、医院、电影院等生活设施。我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在现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无法从社会获得自己所期待的服务。
比如住房,由于近年来住房被炒作,上涨幅度远远高于工资上涨的幅度和水平。对于许多中低收入的职工来说,靠一己之力一辈子未必能买得起房。而通过企业操作,可以在保持成本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职工。在企业与职工实现共赢的背景下,这样的行动具有一定意义。幼儿园和医院也是如此。在一线城市,一些幼儿园每年的支出已经达到两万以上,即使在一些中小城市,幼儿园的支出也有很大提升。在这样的形势下,由于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现有幼儿园仍然很难满足群众需求。而医院呢,看病贵,看病难。现有社区医院条件还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无论大病小病,都要往医院跑,大大增加了职工的支出。而企业办起幼儿园、医院、电影院等生活设施,可以以较低的价格较好的服务满足市场无法满足的职工需求。
此外,笔者可以结合自身经历谈下企业办食堂的看法。随着单位职工居住越来越分散,许多职工开始远离单位居住。他们需要在外面就餐。按说,这是饮食行业发展的一次良好机遇。但是,不断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让职工怎么放心,在各种成本上涨的条件下,想找一家相对廉价又比较放心的餐馆谈何容易。正是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在我们单位,一些不能回家吃饭的职工便凑在一起,在单位里争取了一套房子,几个人搭伙做饭。大家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图一个安心和放心。
企业办社会的回潮不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现象,其出现的原因也许是对于现有市场经济弊端的一种反抗和无奈选择。其解决之道,最根本的还是要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监管力度,在住房、医院和幼儿园,要让公益的阳光照耀到每个人,使其运行更健康,更有效率,也更充满人性化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