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企业办社会”回潮是市场做出的选择
“企业办社会”是一个跨越时空的老话题。曾几何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无所不包,由于承担职工生活、福利、保障等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联系的职能,不堪重负还饱受诟病。今天,一些大型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纷纷“重操旧业”,办起了住房、幼儿园、医院、电影院等生活设施。对此,有人称其为“螺旋式”上升。
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双面性一样,从“企业办社会”回潮的现象里,我们在看到企业对于办社会的热情的同时,自然也能想象得到这背后是由人口红利日益减弱、企业面临用工荒、职工用脚投票等因素倒逼以及相对应社会福利保障的缺失而形成的,那么,该如何看待“企业办社会”呢?
从职工角度来看,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体制、现行户籍制度的桎梏,这些不远千里外出打工的职工群体一直受住房、医疗、生活、子女就学等问题的困扰,成为他们影响他们快乐生活、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而在”企业办社会”的强有力举措推动下,这些难题一下子就迎刃而解,广大职工成为实实在在的受益者。从心理角度来说,没有了后顾之忧的职工,由于其工作的心情和状态是和以往不同的,工作效率、质量、创造性必然会大大提高,其个人工资收入也能随之水涨船高。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办社会”虽说是福利事业,但福利事业并不见得一定就是赔钱的买卖。首先,有很好的社会效应。都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企业办社会”同样可以在市场上为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与口碑,树立起责任、担当的企业形象,给产品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号召力。
其次,能稳定队伍,提高生产力。面对如今社会呈现出的“用工荒”“跳槽热”,企业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拥有一个稳定高素质团队。而社会”企业办社会”能营造出家的氛围,增加员工的幸福感,从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吸引和留住大量人才,打造出高素质职工团队,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率、创新能力以及生产力。
再其次,可以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市场经济下的福利事业并不等于免费。“企业办社会”只是就近把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按照社会的供需要求,给职工提供相应的服务与便利,职工到食堂吃饭同样要刷卡、住宿舍同样要交房租、住医院同样要交医药费。而相对于社会上的看个感冒上千元、读个幼儿园几万元、一套房子几十万等各行各业的暴露出的暴利行为而言,就算是“企业办社会”提供的服务收费更加低廉,可因为“企业办社会”省去了许多中间环节,节省了大量运行成本,再加上庞大的固定消费群体以及在小范围内显现出的垄断性,只要管理得当,企业靠给提供职工服务获利并非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最后,是企业发展转型的有效尝试。现如今,随着产能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的现象凸现,许多企业都开始尝试多领域、全方位发展,为企业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而”企业办社会”不但是企业发展转型,扩宽经营路径的一种有效尝试,也符合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指出的 “要着力扩大第三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的发展思路。
对于政府来说,“企业办社会”减轻了政府负担,降低了政府管理成本,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营造出和谐、稳定、持续的发展局面。总的来说,在市场经济下,一些大型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市场经济主体办社会其实是现阶段经济发展情况下,市场这个推手做出的明智选择,能实现职工、企业、政府三方共赢,值得推广和提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