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006|回复: 1

[话题探讨] 论20年后谁来挖煤

发表于 2012-5-19 10:52:2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论煤矿20年后谁来挖煤
叶含荣
煤矿行业是个高危行业,现在社会各界都在关注其安全、生产及经营状况,特别是安全、用工、收入问题极为关注。

近段时间煤矿招工难的现状突出,面向社会招工报名的人数大不如从前。记得2003年公司面向社会第一次招井下采掘工,年龄控制在18-25岁内,当时报名的人数是所录取人数的几倍,可以说是十里挑一。现在招工年龄控制在18-40岁范围,却还招不到预定的人数。如长期向这样下去,20年后谁来挖煤呢?

是什么原因呢?能用些什么措施改变现有的状况呢?

一、社会影响问题:

社会各界媒体对煤矿的宣传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煤矿一旦发生事故,就在电视、网上和报刊上大肆渲染,没有按实际情况进行报道,造成社会各界对煤矿行业看法是危险行业。社会上传言:“煤矿工人是埋了没有死的人”,这就是典型的不良影响,使外界的人们对煤矿谈虎色变。

改变办法是树立好形象,让社会各界媒体正确的报道煤矿的实际情况。如:煤矿的先进科学机械设备和井下先进的开采技术、矿山的独特文化、人性化管理、生命高于一切的安全理念等等,让外界的人们正确看待煤矿行业实际并不是那么可怕。即使是出了安全事故也有安全保障。

二、安全问题:

煤矿安全是天字号的工程,但有的煤矿企业,当安全和生产发生抵触时,往往把生产放在第一位。特别是私人企业的小煤窑,不注重安全,只注重生产效益,盲目的生产,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对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不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现场的自救互救找不到方式方法,增加了伤亡的几率。制定的安全管理办法和制度没有落到实处,安全监察往往是走马观花,安全制度办法成了一纸空文。

应每时每刻把安全放在首位,就是当安全和生产发生抵触时,哪怕是不出煤炭,都应把安全威胁消除了再组织生产。把生命放在第一位,国家出台了一些安全政策,一旦出了安全事故就要严管重罚,甚至还要负法律责任。为什么我们不事先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把安全风险降低为零。不要出了事故才后悔,才查原因追责任,所有在这里说:“安全第一,但安全防范更要第一”!

再有就是员工的安全知识培训问题,硬是要像抓‘犯人’一样来抓,培训考试必须独立完成,不能作弊,让员工把安全知识牢记于心,在生产现场充分的发挥出来。

再者就是安全监察、制度办法,必须逗硬执行,不要我俩的关系好,就放之任之,必须把关系户拒之门外。执法者决不能走过场,图完成任务,草草了事。应形成对违章者是‘耗子过街,人人喊打’的局面。若是这样还怕安全搞不好吗?

三、井下环境问题:

国家煤监局副局长黄毅说:“煤矿确实自然灾害比较严重,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五大灾害俱全。而且我国的煤矿井深比较深,现在井深平均达到了450米,高的达到了上千米。而且一半的煤矿是高瓦斯矿井,火灾也比较严重,这些都给煤炭生产带来了很多威胁。我们的矿工常年在煤矿井下同自然灾害做斗争,他们的工作环境非常艰苦,但是就是靠着他们这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牺牲了自己能够享受的阳光,把光和热奉献给了社会,他们理应该受到社会的尊重、社会的关心和社会的帮助。”

煤矿企业应加大投资力度,运用国际先进的设备设施和技术,多培养技术人才,努力改进井下生产环境条件。也许有人问资金从哪里来呢?但要算好安全帐,一旦出了一次安全事故,那就是上千万的损失。有些煤矿一年或两年要出多次事故。煤矿企业你不要是么‘安全死亡指标’,用多个上千万的资金要购买多少国际先进的设备设施和培养好多技术人才。这样矿井的装备提高了,员工的作业环境改善了,安全系数自然就提高了。

四、工资收入低导致人员流失问题:

员工工资收入高低,是促进企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招揽和留住人才的重要砝码!

(一)、条件差收入低矿工流失多

工作条件差也是工人流失的一大原因。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性,煤矿普遍存在水、火、瓦斯、顶板、粉尘5大自然灾害。有的煤矿目前已采到海拔-600米以下,井下没有四季之分,气温都在34~37℃,工人只能赤膊从事高强度劳动,井下有中暑的现象。工人的工作强度大,在井下工作几个小时下来,衣裤湿透不说,破烂也是常事,身体有虚脱之感。收入低,一线工人扣除‘五金’每月平均不到3000元,二线和地面工人扣除‘五金’每月平均不到2000元,导致多数人想到外面打工,现在有门路的员工多数都离开煤矿了。

(二)、如何破解“招工难、留用难”困境?

要培养国有煤矿在安全环境上的优势,通过装备更新、技术更新,改造安全生产环境,让职工有安全感。同时,要培养国有煤矿在劳动条件上的优势,推行采掘机械化、运输连续化、监控微机化等,依靠机器设备减轻劳动强度,让职工有轻松感。要培养国有煤矿在福利待遇上的优势,希望政府给予煤矿更多的优惠,比如提高煤价、减免一些赋税或给予财政补贴,才能让煤矿工人的各种福利待遇得到增加,让职工对煤矿有认同感。

还要培养国有煤矿在人居环境上的优势,争取在政府的支持下,全面实现棚户改造,大力度修建矿区公租房,让煤矿工人居者有其屋。最后还要培养国有煤矿在人文关怀上的优势,维护职工权益、尊重职工意见,让他们有归属感。

五、员工年龄和人员接替问题:

井下工人的平均年龄偏大,20多岁的工人很少。城镇的年轻人宁愿呆在家里,也不愿做煤矿工人。现在,40岁左右的工人是挖煤的主力。20年后,这些人相继离开采掘一线,谁来挖煤?

年轻人不愿做煤矿工人,是有原因的。与其他行业相比,挖煤又苦又累,风险大,报酬少。现在20来岁的年轻人多是独生子女,如果威胁生命的矿难频频发生,父母怎么愿意让独生子女下矿井?有口饭吃,就不会干有性命风险的事情。"好死不如赖活着",这是人们的一般心理。煤矿矿井必须加大投入实现电脑化、自动化,提高员工的知识和素质,减少员工的劳动强度,减少人员下井,遏制事故发生,提高效益,工资待遇与社会接轨甚至超过。或许,这样才是煤矿未来的发展方向,才能回答20年后谁来挖煤的问题。

六、下一代对煤矿行业的认识问题:

90后出生的年青人对煤矿存在较大的偏见,认为煤矿是高危行业,在煤矿工作安全威胁大,对煤矿行业不看好,失去信心,社会地位不高。这都是社会对他们的影响。

怎样消除他们的看法呢?

利用报刊、媒体、网络加大煤矿对外界的宣传力度,宣传煤矿好的文化,各种优势,其国有企业的先进科学机械设备和开采工艺及条件,人性化模式的 “安全第一,生产第二,生命至高无上”的安全管理理念。把安全系数升高到第一位,打消社会及下一代人对煤矿的偏见。如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剧《矿山人家》就是一部很好的反映国有煤矿的真实写照,其剧情让煤矿职工感到骄傲和自豪,骄傲是因为身为新时代的矿工而骄傲,再也不必为娶不到老婆而发愁,不必为没有住房而烦恼,更不用担心别人在叫我们煤矿工人“煤黑子、下煤窑”的等一些我们不喜欢的字眼而苦恼。自豪是因为可以在如此好的工作环境下工作,享受着优厚的福利待遇,真是乐哉、美哉!

多拍几部向这样高质量的反映国有煤矿的片子,像十几年前的电视剧《山城棒棒军》一样,一下子就把生活在重庆让人瞧不起,为解生活困难而下苦力的棒棒挑夫的形象就树立起来了。这样也有可能把我们煤矿的形象提高和社会的不良舆论不攻自破,相信下一代人对煤矿是向往的,认为到煤矿工作是正确的选择而感到自豪!



2012-5-18

论20年后谁来挖煤.doc

34 KB, 下载次数: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9 11:16:10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