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安全需预想 措施需到位
5月13日,湖南平江县一座120米长的石拱桥突然垮塌致9人落水,其中3人获救。事后,官方称大桥垮塌系因上游被洪水冲下的砂船撞击而致,舆论则质疑桥梁“质量太差”。平江县交通运输局局长称,要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须提高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5月16日《新京报》)
几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随着大桥垮塌而凋谢了,这无疑让每个看到新闻的人感到惋惜和痛心,痛心之余我们不禁要问:为何这样的安全事故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呢?
不可否认的是,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天灾成分:5月12日1时到7时,湖南省平江县连续6个小时普降特大暴雨,降雨量平均在150毫米以上,其中最多达209毫米,昌江河水一下子暴涨三四米,导致平江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山洪灾害,但这只是引起这起事故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其实,事故的真正原因还是“人祸”,首先上游金田砂场的数艘大型采砂船没有锁好,被大水冲到下游,采砂船的铁架子比较高,砂船没能直接通过,狠狠地撞在了桥墩上,给桥墩造成了不小的损伤,这里面当然有船主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对山洪灾害性缺乏足够的认识,面对突发情况缺乏有效应急预案以及操作技能欠缺等问题,也存在着政府相关部门平时宣传、指导、检查等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未能将监管、督促、整改的职责功效发挥到位的弊病;
其次,平江县防指虽说接到群众险情报告后,组织乡镇和村里对范固桥实行交通封锁,并设有警示牌。本来发现隐患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预防,这完全可以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的。可是由于所设置的路障过于简易,由竹竿、木头组成很容易被人搬开,而所谓的警示牌不留心的话根本看不到,甚至还出现了值守人员回家未交接的现象,由于相关安全措施执行不到位,导致封桥措施形同虚设,则反映出该县相关安全部门在工作中疏于监管、草率马虎、执行无力的症状。
再其次,自然是如事件中该县安全管理人员所说:与农村群众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识差有着直接关系。不难想象,事发当时大雨倾盆,肆虐的洪水夹杂着折断的树枝和石块从上游奔泻而下,冲击桥梁惊心动魄的场景,那轰轰隆隆的洪水声和滔天的浊浪混杂在一起,都是在向试图通过封锁石桥的人们传递着一个信息:现在洪水太大了,过桥很危险!可是也许是在别的人的示范作用下,也许是急切、侥幸、乐观心理占据了上风,最终人们还是急忙忙踏上了那条不归路,导致了惨痛的事故发生。这里面既有农村地区,超载行驶、人货混装、违章驾驶等乱象十分普遍的沉疴顽疾存在;也有着范固桥的两头分别是余坪乡范固村和梅仙镇三坪村,是往来两个乡镇最为便捷的通道,绕行需要多走十几公里等先天建设不足因素在内。
海恩法则指出,每一起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从我们分析的事故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出由于船员、政府相关部门、监管人员以及村民一个个错误的累加,一道道安全防线的失守,最终导致了这起由于塌桥引发的安全事故。痛定思痛,我们不禁想说,如果我们能够提前做好安全预想,把各种突发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想在前头,把各种准备工作做在前头,把各种措施做到位落到实处,把每一个安全隐患消灭于无形,那么我们再遇到“几十年一遇”乃至“百年一遇”的灾害时,还会付出生命的代价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