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2128|回复: 0

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 难在落实贵在坚持重在创新

发表于 2012-5-20 10:44: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首先在此感谢我们的夏老师,是夏老师用睿智的眼光、渊博的学识、精美的文字,倾注着心血、寄托着厚望,准确生动凝练感人地将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集成呈现给我们,为班组长提供了不可多得提升班组管理素质的好教材。
我们认为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重在落实贵在坚持难在创新
宝贵的精神财富,先进的班组管理经验,重要的不是念念报纸,泛泛地发发议论表表态而已,表面上学的轰轰烈烈,不把功夫用在落实上,还是等于零,所以说要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习中找到答案,在学习破解班组管理实际中遇到的难题,在落实中真正感悟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的核心和精神实质,切实提升班组管理水平,驾驭复杂多变的班组管理能力。
没有坚持难得实效。要想成功地把余梦伦管理法用的好,就得坚持下去,三五年,十几年不变镜头,消除短视目光及不负责任的思想,错误有政绩观念和做法,只抓落实,一任接着一任干,锲而不舍,班组才能像个家,才能营造出浓浓的班组氛围,班组成员才能从优秀班组管理得实惠,成才立业。
再好的经验也解决不了今天所有班组和今后班组所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必须结合实际并不断创新,社会的发展、现代企业的建立,过去那种对职工只讲吃苦奉献又红又专的要求远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我们既要继承借鉴前人和他人的,又要融会贯通大胆创总结积累形成自己的特色,班组管理才会百花齐放。

通过对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的学习,受益匪浅。我们车间的班组长即看到同余梦伦班组有相同处,也看到了差距和不足。
就是同样面对世界重载铁路运输牵引高新难技术需要学习掌握创新攻关,但我们又有很大的不同之处,就是担当着大秦线列车值乘任务的司机们都是中专文化,是重载高新技术的直接运用者,是世界重载铁路运输奇迹的创造者,而我们的管理管理较之有很大差距:
余梦伦班组管理经验的核心是把班组成员首先看成一个人,而不是为完成工作任务的机器。我们深有同感,我们班组的司机常年跑车在外,使用的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车,拉的最多的车辆,安全责任大,技术要求高,超常的工作量,承受的压力大,是一个即要求高超的技术业务支承又十分辛苦的活,因此,我们一切围绕司机开展,不仅工资高,楼房有保障,全部享受技师待遇,劳模先进全给司机,干部一个不留。全国劳模吴玉可、铁路楷模程立甫、全国自学成才标兵李海龙、中国重载铁路第一司机高兴,是我们中的优秀代表。
在尊重班组成员同时让他们成才,这是余梦伦班组管理又一要点。大秦线刚开始开行2万吨重载列车时困难重重,缺少先进技术是关键,我们就大胆地在司机队伍中挑选骨干力量的技术人员组织攻关小组,把担子和信任交给他们,这些来自一线的精英,提出的解决方案全部得到了路局铁路部的认可,为中国重载铁路运输做出贡献,之后,他们中大多数人成为领导干部。
打造团队精神,凝心聚力,创造1+1﹥2奇迹,余梦伦认为一个班组必须是以班组长为中心的太阳系团队,靠什么吸引班组成员呢?靠的是班组长个人的魅力。班组长个人管理理念、技术素质、管理能力、文学素养、服务意识、亲和力等等都关系着班组的吸引力、向心力。班组长水平再高、技术再好,光靠班组长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不够,一个好的团队必须是能够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和能力,想干事干成事最终能够成才的团队,能让人人都有认同感、自豪感的团队。这一点上我们做的不够好,我们大多数的班组长还停留在用权管、靠权压的旧班组管理模式上,缺少树立团队意识,不是靠自身魅力吸引成员只是靠威力去管,对自己班组长长定位错误。

下一步我们将分批脱产系统地组织班组长培训,更深入地学习余梦伦班组管理先进经验,结合我们自身实际,把我们的班组建成适应中国重载铁路发展需要的新型班组。  金文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