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772|回复: 0

对“‘科学、精准、创新’是班组精神”认可和赞同

发表于 2012-5-20 13:42: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湖东电力机务段湖东运用车间第14班组的组长原是全国劳模程立浦。这个在全局全段叫的响的班组在学习余梦伦班组先进管理经验时,对““‘科学、精准、创新’是班组精神”这个理念非常认可和赞同的。
现任组长高兴说:我们掌握的重载牵引技术从无到有,从单元万吨重载列车的牵引到两万吨重载列车的发展,靠的就是全组人员的科学、精准、创新精神。
大秦线建成投入运用初期,是原有的SS1型电力机车,牵引5000吨列车。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煤运量的不断增加,到了2000年,开行万吨列车迫在眉睫,可是我们机车司机对新型机车、CCPII制动机、万吨列车操纵办法等关键性技术还处于空白。本着科学的精神,我们全组人员日夜不停地学习,硬是通过四个月刻苦钻研掌握了理论知识,人人考试达标。
要真开行万吨列车光有理论是远远不够。如何能让那1300米的万吨长龙说开就开说停呢?精准是关键。这就靠班组成员过硬的操纵本领。他们把635千米的大秦线路熟记心中,能默画出来,什么地点什么时间该给多少电流就是多少差一点会发生冲动,多大坡道使用电制时机差一点,列车就会超速运行,后果是车毁人亡的事故。精准才能保证安全,正点运行。中国第一列万吨列车就是由程立甫驾驶的,途中发生一个小故障,如不及时排除,列车就会停车,造成不良影响,程立甫精准判断及时排除,确保列车运行正常,全程运行时间不差1分钟,。
创新是一个班组的灵魂。我们班组过去有过成绩,但不代表将来,大秦线的煤运任务年年增加,铁路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投入运用,两万吨列车开行密度增加,班组成员不断变化,过去是中专生,现在是大学生,要想保住我们班组的先进性,在组员技术业务上,在班组管理上都需要创新。我们攻克的“大秦线重载组合列车优化操纵技术”等3项成果,获得“铁路重大科技成果”。特别是“2万吨列车平稳操纵”项目推广后,使湖东至柳村间2万吨列车运行时间平均压缩29分,相当每天多运10万吨。
“重载有限,创新无止”。我们班组21名组员也有这个梦,但我们与余梦伦班组差距还很大,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让余梦伦经验在我们班组开花结果。太原铁路局湖东电力机务段  金文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