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戚伟说,“工区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只有‘家’和了,工作才有劲头,学习才有激情,干事才能有成就!”
南昌电务段 黄勇
5月20日上午,正当班组文化管理理念在全国企业班组遍地开花时,笔者走进了南昌电务段定南信号工区,从青工戚伟的成长进程切身感受班组“家”文化的魅力。
戚伟,这位毕业仅5年的铁路中专生,凭借出色的业务技能,去年在南昌铁路局第八届技能竞赛中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之后又一路过关斩将,在铁道部技能比赛中斩获佳绩。如今,这位年仅的25岁的帅小伙,已在全段名声大振,被聘为全段最年轻的兼职教员,每月都要在段或车间举办的职工技能教育培训中进行授课。戚伟说:“能有今天的成绩,和‘家’文化的培育是分不开的。”
可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位青年技术尖子,却有过一番尴尬而忧郁的经历。小戚说,几年前的工区,因为管理者责、权、利不清,“家庭”不和造成人心涣散,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工区,日常工作十分被动。戚伟说,刚上班那会,自身技术不熟,缺乏现场经验,几次简单的问题都没能处理好,可非但没有人主动帮他讲解设备性能和注意事项,反倒经常被工友们笑话。更让他近乎绝望的是,正当他摊开书本试图努力学习、向工友们虚心请教时,居然还遭人白眼。有人说,你学这能有什么用呢,技术好了就可能被多派活,“会干的不如能混的!”当头一盆冷水,让戚伟随着班组氛围陷入低谷。而此时的班组业务学习也是长期流于形式,“考试基本靠抄、水平难以提高、安全成绩糟糕”是当时工区的真实写照。
正当工区停滞不前,各项工作总是车间排尾时,《工人日报》1051期‘班组天地’刊载的余梦伦班组用文化管人的先进班组管理理念和平等、互爱、共享、自立、自强五要素壁垒成“价值文化大厦”的经验事迹深深地吸引了工长万文荣和所有的工友。但是除了对余梦伦班组的先进管理理念投以钦佩、羡慕的的目光外,多数工友只是一看了之,并没有将工区管理与之形成有效对比和借鉴。
但是接下来的事情,却逐渐发展了转机。一次生日宴会上,工长万文荣不仅邀请了所有工友,连嫂子和孩子也都成了座上宾。饭桌上,工友们和家属孩子围着一个大圆桌,唠家常式地聊了起来,工长一句“工区就是咱们的家,建好工区靠大家”顿时拉近了大伙的距离,他开诚布公地与自己交换意见,虚心听取大家的建议,,“人家都说酒后吐真言“,几杯酒过后,大家以前不愿说的都说出来了,不想聊的也都聊开了。。。。。。
“尤其是一次我检修设备出现隐情,万工非但没有批评我,同事没有笑话我,大家更多的是给与我孜孜不倦地教诲和鼓励。”小戚说,自从这件事情后,他感觉工友们的心结慢慢被解开了,参与工区管理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班组团结日益浓厚了。
戚伟说,渐渐地,班组开始变得有了“家”的感觉:班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奖罚分明、标准统一,还首创了申诉机制,制度执行中的疑异大伙都可以在班组民主生活会上提出来;工区挂衣柜、工友们的手机桌面上,妻子、孩子、家人的一句“努力工作、开心生活、我们等你平安回家”的亲情警示语时时激励职工认真做好干好每一件事;班组建立起了贯穿于班前预想、班中卡控、班后总结等系统的学习制度,采取老带新、强搭弱、党员群众结对子和每日一题、每周一练、每月一考等学习方式,加大对职工的培训力度,强化班组学习奖惩机制;工友间也建立起多种形式的帮扶、帮困和扶贫济弱机制,谁家有个急难事,大伙总是抢着忙着张罗,婚丧嫁娶人人必定凑分子。。。工区在班组长身先士卒的工作干劲、合力共为的班组环境和一视同仁的管理方法的齐发力下,各项硬性规定和作业标准逐渐成为了一种“家”文化管理理念和工区的软实力。
“家”和万事兴。浓浓的“家”文化催生了工区和谐氛围,业务学习、安全生产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业余生活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工区出现前所未有的一团和气。如今,定南信号工区13人中有10人取得了高级工等级证,有1名职工还获得了工人技师职称。采访的最后,戚伟说,“工区就是我们共同的‘家’,只有‘家’和了,工作才有劲头,学习才有激情,干事才能有成就!”他说,是“家”文化管理理念培育了他,也只有在这样团结奋进的土壤中,他才有机会不断吸取精华和养分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