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14|回复: 5

【1088期文字稿】煤海降“龙”记

发表于 2012-5-25 14:57:0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1088期文字稿】煤海降“龙”记
             ——兖矿集团东滩矿综采工区鏖战1305工作面纪实
                          王建  
  “临近末采,却赶上落差3.6米的EF26断层、顶板不好控制,每推进10公分都要付出超出平时多倍的努力……”向笔者谈及今年3月份在1305工作面的经历,山东兖矿集团东滩矿综采工区党支部书记齐高连至今心有余悸。
   阳春三月,期盼和煦春风的人们遭遇到无常天气变化,八百米深处该工区经受的考验同样严峻:临近末采的1305工作面,周期来压频繁、两端头距停采线差距40米调采幅度大,轨顺沿空巷道应力显现剧烈、且原掘进时因过断层留底煤较厚,导致在末采13度仰采片帮深度大时自轨顺揭露以落差3.6米的EF26断层为主的断层组。一连串的困难,犹如一记记重锤,敲打着该区干部职工的心。
    2012年2月29日
,综采工区会议室, 200多名职工听着区长李洪先“3月25日早班前必须完成1305工作面开采任务、抽调一个班到接续的1306工作面进行生产调试”的再次强调时,有的情绪高涨,有的却打起了退堂鼓。
   “去年6月这个面过断层都没难住咱,怕什么!”生产一班班长于永说。
    那次困难是建矿以来前所未有的。于永介绍,工作面揭露以贯穿整个工作面、落差10.8米的EF32断层为主的EF93、EF92三条断层。一个煤矿综采队战斗力强弱,“过断层”是块试金石,大家凭借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加上顶板层位、采高、提刹刀量、支架初撑力和超前支架拉移等措施到位,直至7月4日断层结束,未发生一次冒顶事故,条件恶劣情况下还创出6月份产煤60.17万吨的建区新纪录,受到矿党政嘉奖。

   “这么困难我们都挺过来了,现在临到末了怎么能打退堂鼓呢?”大家慢慢地抬起头,是啊!综采工区2004年创出并至今保持着年产600万吨的“中华第一队”纪录。关键时刻,怎能退怯装孬种啊!每个人眼里都闪烁起不甘落后的的火光。
   “困难就是没困难。经研究决定,我们采取以下几项措施改进工作,第一超前防范稳控安全;第二抓好轨顺刷帮卧底施工;第三狠抓大幅调采期间的运输机控制;第四……从今天开始,全力以赴克难攻坚,在异常恶劣的条件下,并为设备撤除创造出较为有利的条件!”区长李洪先、党支部书记齐高连掷地有声的话撩拨着每一颗跃跃欲试的心。
   “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全区党员干部一呼百应。3月11日晚班,区长李洪先胶靴被铁丝穿透,脚心扎了个深洞一瘸一拐仍一声不吭,吃住在区队,井上井下联轴转;齐高连连续15天下夜班,在现场支设假顶、扛运煤矸冲在最前面,本来瘦弱的身体看上去像又掉了几斤肉;技术主管曹怀轩的父亲感刚去世,他把伤痛埋在心里,指挥生产嗓子哑得连话都难以说出。
    领导带了头,职工有劲头。自3月1日起,四个班组集体加班延点达31个班次,一个班在现场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两个班时间)15个班次,106名职工奉献公休156个,工班长以上管理人员每人下井都超过23个。
    由于轨顺沿空巷道应力显现异常,巷道大部分区段高不足2米、宽只有1.6米,必须班班刷帮卧底才能正常推进。四个班次人员刷帮卧底、清运煤矸,及时打注锚杆、紧固锚索支护、整理轨道,当刷帮卧底量超大、辅助运输无法保证施工进度时,利用交接班时间集中人员用编织袋往运输机扛运煤矸,一个人累了另一个人上。当时现场的情景不亚于抗洪救灾,大家开玩笑说:“咱这是最原始的现代化采煤队!”
    因掘进时过断层留底煤较厚,无法实施人工放顶,无奈只得卧底推进。大家使用煤机和风镐破碎大块矸石、然后把煤层里“疖子” 肩扛背驮费力运出。职工们穿行在支架和煤壁之中,水浆和汗水湿透工装、煤灰和油渍涂满了脸庞,有人被矸石拽倒了爬起来继续作业,犹如战场上不屈的战士。轨顺端头距离停采线拖后运顺达40米,必须大幅调采,运输机控制难度加大,该工区果断决策,采取单体辅助推移、后部运输机增加溜槽等措施,严控运输机上窜下滑。
    磨刀不能误了砍柴功,接续工作面同样重要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工区忍痛抽调各工种技术骨干15人进入新面抓好整个生产闭环路线系统完善,并于3月8日-13日,抽调一个班完成了1306工作面的生产调试,为生产接续质量和接续后正常生产提供了保证。
    人心齐,泰山移。面对挑战,这个曾经两次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的英雄团队,以不屈不挠,顽强奋进的姿态,度过了难以想象、极不平凡的一个月,保证了全矿一季度产煤178万吨目标的实现,该工区创出连续65个月无轻伤、连续22个月无严重“三违”的安全新水平。
    5月25日
早中班,笔者陪同省报记者走进东滩矿井下1306工作面,代表当今世界煤炭行业最新技术的综放工作面端部交叉布置装备让记者眼前一亮。“1306工作面地质构造相对复杂,困难更多,但我们不怕,我们是永远的‘中华第一队’!”正在现场指挥生产的党支部书记齐高连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5:05:08 | 查看全部
建哥快手!像您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15:19:43 | 查看全部
饭都吃不上了,笑话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7:30:27 | 查看全部
稿子能不能再精细些,特别是据介绍这一段,读者必须要这样的信息哈。
再和文字主题:职工一起揪查隐患,围绕紧密一些
一家之言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7 23:33:08 | 查看全部
李明老师提得好,其实也是对您稿子的肯定!按照要求来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10:59:47 | 查看全部
老师集中描写了排除一个安全难题的经过,很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