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88|回复: 5

[话题探讨] 说普通话或讲方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论

发表于 2012-5-25 16:29:0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说普通话或讲方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论
    5月16日,苏州某论坛上一篇名为《在公司一不小心嘴里蹦出几个苏州话,饭碗就没了》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帖子称一家公司向员工发布通知:禁止员工在上班时间说方言,违反者公司将予以通报批评或者是解除劳动合同。我想我们任何一位员工看到这样的帖子都会愤愤不平,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吧!说方言饭碗就没了,这是哪国的法律规定的?笔者认为:我们提倡说普通话但也不能完全拒绝说方言,说普通话或是讲方言并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能力或是一个企业的能力,要因地制宜因人而论。
    近几年来,各地企业大张旗鼓地推广普通话,尤其是学校是必须要讲普通话的,学习普通话已经深入人心。然而,饱含着浓郁地方特色的方言还是备受青睐的,不少像钱乃荣教授一样的专家学者精心研究,以保护和传承这丰富的地域文化。记得一位老教授曾言:“方言是多元本土文化的载体,我们何必让这舌尖上的文化遗产白白流失呢?”如此看来,普通话是人人享用的“精美佳肴”,那么方言则是别有风味的“地方名吃”,那就让幼小的孩子汲取语言文化的“双重大餐”吧,既能感受通用语言的文化魅力,又能补上缺失的“乡土”营养。
    也有人说,说方言的都是经济落后的地区,果真是这样吗?不会的,想当年,玉林并没几个人说普通话,玉林的经济水平即在广西名列前茅,再看看今天,我们有不少人会说普通话,也有不少人只愿意说普通话不愿意说玉林方言了,可我们的经济发展呢?在广西排在第几位?我们再看看那些经济发达地区,上海,上海方言,除了上海人,有几个能听懂?上海是什么概念?海派啊!他们的经济在中国算不算发达?再看看江浙一带,吴侬软语,据勇哥说是连吵架都象唱歌一样好听的方言,我听过,能听懂的没几句。还有福建,他们的闽南话,厦门话,客家话,而且福建也走在中国经济的前列;我们的邻居广东,我就不用说了吧,大家都知道。
    说方言有说方言的好处,讲普通话也有讲普通话的道理,有时候很平常的一件小事,由于方言的问题被搞的复杂了,说普通话反而是问题简单明了,所以,我们应该提倡说普通话,对己对人都有益处。今年4月份,我参加了工人日报第三届班组长论坛,在和一个东北的朋友去一家商场购物时,售货员误以为我们是当地人,就用当地方言和我们说话,结果我们一句也没能听懂,当对方知道我们是外地人时,用一口很流利的普通话和我们交流,因我是河北人,朋友是东北人,我们的普通话也不是太标准,说起来还夹杂着当地的方言,另对方听起来也很费事,结果为了买一双袜子费了半天劲。
    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推广民族共同的语言。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 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以学校为例,首先要求语文课用普通话,然后提出各科教学都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语言,继而再要求 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即使是这样,也允许师生在校外的非正式场合 讲方言。有人提出“在家也要说普通话,不能讲方言”。当然,在家里 愿意讲普通话更好,可以更快地提高普通话水平,但是,我们并不强迫人们这样做。必须指出,这种不切实际的口号容易引起方言区人们 的反感,并不利于推广普通话工作的顺利进行。另外,我们对方言也要有正确的认识。虽然方言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一方之言,但它并不是低级的语言、落后的语言。语言没有优劣之分,方言为一个地区的人们服务,而普通话是为了更好地发挥日常交际,促进当地经济与其他地区的经济更好的交流发展。(杨雪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6:41:14 | 查看全部
杨老师,主题讨论的前题是“上班”讲普通话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22:30:01 | 查看全部
说普通话或讲方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22:30:21 | 查看全部
杨老师的文章总是很有见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22:30:45 | 查看全部
文章内容丰厚,分析透彻,足见功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22:30:51 | 查看全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