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921|回复: 1

聚焦安全,晒出隐患

发表于 2012-5-28 23:54:4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聚焦安全,晒出隐患
                      山西焦煤汾西矿业洗煤厂    刘雅铖
   班组员工在企业生产的最前沿,安全环境差,安全风险高,事故发生率高,是安全管理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若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安全和班组安全,不仅要做到熟悉工作环境和识别风险,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清醒地辨别自己和身边的隐患后,揪出来消除它。
众所周知,隐患以其藏匿性、多样性、复杂性等诸多特点无时无刻都贯穿于企业安全生产的方方面面,是发生各种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众多的重特大事故中,隐患扮演着极其重要的杀手角色,已经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中必须长期着力解决的一道难题,也是班组员工在实现自我本质安全过程中必须降服的一只猛虎。在5月24日中企互动网聊室内,来自全国各地的63名班组职工在主题的商榷中,揪出身边的隐患成为探讨的话题,在热烈的讨论中,聚焦安全,晒出身边的隐患成为炙点。
  揪隐患?这个问题在企业中并不鲜见,许多员工也会提出很多意见:首先认真学习安全规程和安全知识,背到滚瓜烂熟,知道什么是隐患、哪里可能有隐患;在汲取事故案例教训经验,明确隐患就是事故的道理,然后不定期地开展隐患大排查,大巡查,大突查活动;或者出台激励政策,用“揪隐患比赛”方式去调动员工参与揪隐患的积极性等。这些意见无论是从安全知识上、形式上、内容上和趣味性上的确是揪出隐患积极有效的办法和途径,但是,这些方法都具有组织性的共性,属于短期和周期行为,可以治标确不能治本。要想标本兼治,必须要把揪隐患当成一种长期的自觉行为,纠正“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意识形态,做到思想和行为的完全统一,才可能揪出身边惊人一跳的隐患。
  员工都明白隐患是事故的温床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道理也都知道,思想上也给自己打过预防针,违章的事咱不干,发现隐患要及时处理。可一旦遇到工作忙起来,加班加点抢修时,麻痹松懈的思想就开始作祟,笔者就曾在单位遇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台设备突发故障,负责维修的班组员工连续作业更新设备,从早上加班到下午三点多才完工,员工们是又饿又累,可又必须按照企业的安全规程,将拆卸的配件和使用工具运离生产现场,由于设备在现场二层,需要电葫芦吊装,在吊装氧气瓶的时候,发现没有合适的钢丝绳,就有员工拿拆卸下来的皮带轮上的三角带吊装,认为一个氧气瓶没有多重,三角带可以承受,就在氧气瓶离地不足半米的时候,那根三角带突然断裂,氧气瓶“咚”的一声落在了地面上,吓的众人一身冷汗。由于落差垂直距离不足半米,幸运的没有发生事故,确“惊人一跳”。剖析这件事情,用三角带替代吊装用品,本身就具备风险,属于安全隐患,员工认为可以承载说明思想开始松懈,使用吊装没有人制止,行为操作发生违章,导致出现了“惊人一跳”的一幕。 要知,氧气瓶属压力容器,如果在二层起吊的时候,三角带发生断裂,距离地面五、六米垂直落下,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后果不堪设想。
若想揪出这个隐患,首先员工思想上不能松懈,应该严格按照安全规程使用吊装工具,行为上也必须去选择合适的吊装用品,不去选择有风险的替代品,做到思想上和行为上的完全统一,才会杜绝把隐患演变成事故,就会揪出类似三角带吊装氧气瓶这种“惊人一跳”的隐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9 01:04:02 | 查看全部
揪隐患?这个问题在企业中并不鲜见,我觉得鲜见呀。


整体还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