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郑州市15年内5次实行早餐工程均告失败,原因何在?在对此次新闻事件的了解分析后,发现问题的矛盾直指政府“官多”、“管多”。“高起点、高标准、规范化、现代化”的早餐标准一经推出,小小早餐店的成本骤然提升。公用电话、声像系统、无线网络等公共服务设施俨然要把小小的早餐店搞成诸如KFC、必胜客般的快餐店。虽有政府补贴,怎敌低价经营、高价消费?
政府包办早餐,原本是想给市民一个良好的就餐环境,初衷是极好的,但由于多部门执法,管理程序制度混乱,导致早餐工程变成豆腐渣。如同望子成龙的家长对孩子的苛刻一般,投资广、要求多、期望大,身兼多门课外才艺辅导的孩子却不堪重负,产生逆反心理。相比较之下,路边摊投资小、流动性强,在人口流动量较大的闹市街区不用缴纳各项管理费用,虽然食品单一,但薄利多销。
这不难让我们联想到,国企接连亏损,而私企蒸蒸日上的社会现实。庞大的国企单位事事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在主体产业的基础上不外乎增加了许多附值产业,正如中秋的月饼,馅不一定好吃,但包装一定要好看,丧失了本质的竞争力就如竹子般外强而中空。然而小型的私营企业目标直指主营产业研发,追求产品质量,并不讲门当户对,对于客户大小从不挑剔,自然增加了大量的客户源和产品渗透面。与此同时,国企单位同样面临“官多”、“管多”的命运,单单“迎检”两字就会消耗了大量的招待费。
其实,小小的早餐何必那么复杂,如果给下岗职工多点机会、给早餐摊位多点宽容、给市民多点方便,我想即使没有专业的企业运营,市民的早餐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