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黄勇 罗晓华
6月1日下午,烈日炙烤着钢轨,气温直逼34摄氏度,南昌电务段赣州信号工区的工友们在工长雷明的带领下一头扎进了热浪中,挥汗如雨地对室外信号设备进行巡视作业。
为了避免高温作业出现的中暑风险,工区不仅及时调整了作息时间,但即便如此,工友们仍大汗淋漓,不时喝水解渴。“许泓,你的水喝完了吗,给我来一口,渴得不行了!”雷工长一边放下手中的扳手,一边摘下工作手套对身后的青工小许说。接过许泓递过来的水壶,雷工下意识地小抿了口。紧接着,他又径直走到其他工友的跟前,不时舔了舔,又在他们的工具包里找寻着什么......末了,雷工下令收拾手里的活,回工区开会。
“雷工这是怎么了?......”走在返回工区的路上,工友们都猜测着,这雷工葫芦里装的是哪一壶呢?
待大伙擦抹掉身上的汗水,一个个端坐在间休室等待召开会议时,雷明却给大家讲起了"故事":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一次夏季室外作业,由于气温高,我之前特意准备好的一大壶凉白开,没等作业完,水壶就见底了,汗水越流越少,头越来越重,胸口还直发闷。后来是师傅将我搀扶到树荫底下,灌上几口十滴水,才让我脱离了危险。回忆起那次中暑的感觉,现在还心有余悸,如果不是师傅带了‘救命水’,后果就严重了。后来,师傅告诉我,夏季流汗过多会导致体内的盐分严重流失,造成体力不支,所以仅靠白水很难维持体力。
说到这,工友们面面相觑,都明白了雷工蹊跷举动的苦衷了。而此时的雷明环视了下大家,接着说,“现在已经是夏季了,高温天气成为常态,虽然防暑‘预防针’我们没少打,常识也没少学,但是大家习惯将口头告知当做‘广而告之’了,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该短板已成严重人身安全隐患。最近,国家废除了延用了52年的《防暑降温措施暂行办法》,并对修订的管理办法向社会征集意见,新的办法不仅将高温作业中暑列入工伤范畴,还对具体作业环境温度进行了设定,从这个办法我们不难感受到国家对我们高温作业者的高度关注,但是我们在感受新办法带来的人性和温馨之余,更应该从自身做好防暑工作。通过今天的随机检查,我发现大家对防暑意识的淡薄,白开水虽能短暂解渴,但是却难以维持长时间出汗对体内盐分的补充,而不带防暑药品的后果更是不堪设想。今后如果再发现这样的现象,可要进行‘经济干预’了哈!”
“雷工,今天听你这么一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夏季防暑工作关系生命安全的重要内涵,你的提醒太及时了,这个隐患必须得铲除啊,我们这就改!这就改......”听了雷明的一席话,大伙像如梦初醒般懊恼不已,纷纷接过安全员吉毅递来的藿香正气水,并将食盐倒入了水壶中。
如今遇到高温天气,一句“今天你带好‘水’了吗?”成为了工友们相互提醒的习惯用语,而将出门带好淡盐水和解暑药水作为一项铁纪来执行。
笔者感言:当国家对《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并广泛征集意见的时刻,我们的企业员工更应该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从带好淡盐水和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等点点滴滴做起。只有国家高度重视,企业严密关注,班组严格执行,才能让防暑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让我们远离夏季中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