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推迟退休,谁出的‘幺蛾子’”
“推迟退休,谁出的‘幺蛾子’?”“站着说话不腰疼,让他们来工厂一线干上一年试试,看他还红口白牙大言不惭地说这话不!”“啥趋势,少拿‘与国际接轨’说事,退休年龄接轨了,劳动强度、工作环境、福利保障能和人家接轨了吗”……近日,人保部放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应该说是一种必然趋势”,笔者就这一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到生产车间征询班组职工们的意见,虽然早预料到反对声音少不了,但没想大家的反应如此强烈,几个年龄大点的再过两三年就退休的女职工甚至口出粗言,情绪激动,颇有一肚子怨气没处发,谁说推迟退休跟谁急的架势。
近几年,关于推迟退休年龄的说法不绝于耳,却一直不受人待见,其主管部门的态度也是含糊其辞,一会儿承认,一会儿又否认,但这次像是来真的了,有消息说,人社部下半年将开始着手研究推迟退休年龄政策,看来预防针打过了,尽管曲高和寡,已有霸王硬上弓的意味了。
像笔者所在的纺织企业一线职工为什么不支持“推迟退休”,不是他们不愿意多干几年,不愿多挣钱,主要是身体吃不消。我们常说“年龄不饶人”,不服老不行。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是不争的事实,也不是一时就能改变了的,现行的“男60女50退休”,对他们来说,已是身体承受力的上限了。如果再推迟退休,对这些人来说,无疑是难以接受的。
人保部制定上述政策理由很堂皇,有两个理由:
一是人口老龄化。据说中国人平均寿命已到73岁了,平均寿命长了好几岁。现在中国平均寿命长了是不假,但笔者认为,不能单看年龄数字,更主要的还是要看长出的这几岁是不是在健健康康中度过的。如果延迟退休,会不会影响到职工后半生的身体健康,别弄成“多上两年班,卧床七八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得不偿失了。
二是养老金负担过于沉重。中国养老金账户多年来已是寅吃卯粮,难以适应当下日益增长的支出需求,短时也无根本改观的可能。在此背景下,如果增加缴费年限,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一则相关人员可以延长拿到较高在职工资的时间,另一方面退休时由于缴费年限增加,还会带来养老金上涨的好处。
表面上看,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大多数职工并不买帐。一项网络调查显示,70%以上的网民对社保部的这一做法提出质疑。究其根源,在养老双轨制没有打破的今天,很差钱的养老金背后却长期存在着严重的分配不公。目前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8%的费率是全世界最高的费率,但8成以上补贴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为了减负,政府自2008年启动5省市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向企业看齐以来,利益所涉阻力重重,改革并无实质推进。
这些年国家致力于加大对社会保障尤其是养老保障的投入,并努力推动全国一盘棋的社会化养老保障体系,并取得了重大进展,国务院8年连续上涨了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但其2011年月均1400元的收益与按兵不动的公务员退休金仍有巨大落差。
因此,当养老金总量不足和分配不公两个难题一同来临时,由于后者与收入差距形成的负面公众情绪叠加,更为当下社会关注。
另外,由于资金短缺,低水平、广覆盖成为中国社保的基本原则,加上社保公平无法短期化解,实现养老基本公平操作便显得进退维谷。都享受公务员待遇,资金根本无法支撑,都拉低到企业职工的平均水平,既得利益集团肯定不高兴,必然遭遇巨大阻碍。握有公权、工作稳定、福利完善、体力负担轻松的政府机关人员巴不得延迟退休年龄呢。但遗憾的是,公务员一般是不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有个问题便浮出水面:支付公务员提前退休所花的养老金带来的社会负担重,还是让其在位子上再留5年给纳税人造成的压力大?这与中央提倡的干部年轻化以及精兵简政的潮流相悖。
除此之外,“弹性延迟退休年龄”对当下严峻的就业压力形成的冲击也值得有关部门仔细权衡,认真调研,进而形成真正意义的科学决策。
仅就缓解养老金压力而言,应该有更好的缓解途径,比如,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创新高和央企效益节节攀升,都为加大养老金投入创造了现实的可能,“三公”消费也有大力缩减的空间;从长远看,提升养老金基本起征点和健全社会保险体系都可以有效做解决养老金“青黄不接”的难题;在保障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寻找好的投资空间,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也符合国际惯例。最好先别打“推迟职工退休年龄”这样的“幺蛾子”。在养老制度设计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况下,现阶段提出“弹性延迟退休年龄”显然不符大多数民意,执意推行势必会加剧对立情绪,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这不是危言耸听,很多国家因为推行养老制度改革引发社会稳定的教训值得吸取,笔者认为,现阶段,推行“弹性延迟退休年龄”不可操之过急,应慎之又慎为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