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3、企业教育制度滞后于现代企业制度
我国现有企业教育制度源自计划经济时代,虽几经调整但多数企业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仍在旧的体制下运行。即使是一些已经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企业教育制度远远没有现代化。因此,应创新企业教育体制,建立与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相一致的现代企业教育度。
(1) 现代企业教育的领导决策体制
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企业首先要确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相适应的领导决策体制。组建职工教育决策机构,确立决策程序,履行以下职责:根据企业经营发展进行职工教育决策;审批职工教育的有关规章和制度; 批准有关职工教育的中长期规划和近期计划;研究确定改善企业教育办学条件,保障经费投入;检查监督企业教育政策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对有关人员做出奖惩决定;对职工教育其他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并采取对策。
(2) 现代企业教育的管理体制
要建立起与现代企业的组织结构相一致的教育组织,包括管理机构和实施机构。根据现代公司组织结构的主要形式:垂直功能型和事业部分权型,建立教育培训机构。教育培训的宏观管理职能也更集中于总(集团)公司层,而将实施重心下移;或是设立管理与实施一体化的教育机构,将教育管理机构和培训基地合一。在现代企业中,特别需要利用企业生产经营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管理渠道推动教育培训工作的开展,把教育培训的管理网络与企业的整体管理协调起来、融合起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 现代企业教育的办学体制
在过去,受多头管理的影响,企业办学都呈"大而全"或"小而全"封闭式特征,办学功能单一。在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改革探索中,办学体制的改革出现了办学重心下移化、办学基地规模化、办学功能综合化的趋势。当前,需要进一步探索现有企业办学机构的调整和发展问题,特别是部分企业教育培训机构与企业"剥而不离"以及社会化、产业化的途经和方法。
(4)健全的现代企业教育运行机制。
在"公司制"的框架下,教育运行环境的根本变化是企业运行的主体化和经营目标的市场化。现代企业教育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子制度,它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特别是与劳动、人事、分配制度密切相关,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因此,探索企业教育机制转换的主要内容就是:企业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教育自身形成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以体现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整体性与统一性原则和要求。
4、一些企业教育投入不足
一些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呈减少的不良趋势。据对部分国企抽样调查的结果显示:只有5%的国有企业加强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20%左右的国有企业的教育培训费人均仅10元~30元;30%的企业只是象征性地拨一点培训费,年人均在10元以下,其他的国有企业多属亏损企业,已停止了对人力资本的投资。而且其中尚有能力进行培训的企业,绝大多数已放弃或准备放弃对员工的岗后和中长期培训。相比之下,大多数在华外资企业都加大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力度,通过开展员工培训来使企业保持强劲的竞争势头。据"1999年北京市外商投资企业薪酬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在培训费的投入上,75%的外企每年的培训费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在1%~5%,其中内部培训预算每人每年1636元,外部培训3384元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的外资企业已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我国国有企业对员工培训的投资力度是不够的,这种投资严重不足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到国有企业人力资本储量。
我国目前从事企业教育的师资水平和结构也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设施需进一步改善。
要持续稳定地开展企业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建立起良好的保障体系。特别是人、财、物三方面的保障。人员保障主要指建立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教学人员队伍。经费保障主要是通过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教育培训管理与实施机构多方筹措为辅的制度来实现。企业教育投入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保障企业人员知识更新的最基本投入;第二个层次是把教育培训经费作为生产性支出。在企业投入为主的基础上,教育培训管理与实施机构多方筹措经费可能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实施会有多种形式。例如,成立教育产业集团;为本行业提供服务,收取一定费用;与所在社区合作,为其提供服务,获取资金支持。此外,某些教育培训项目亦可向职工个人收取一定费用。物质保障:主要指保障教育培训实施的物质条件,如培训基地、场地、设备、仪器、教具等。在现代企业中,先进的物质条件是保证教育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
5、企业教育结构不尽合理
企业教育结构是指企业教育培训的类型、层次的有机组合。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结构合理。结构合理有两层含义:第一,各级各类教育培训都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模式和一定的规范;第二,教育培训的类型、层次能够有机组合,达到适当比例。而目前我国企业教育看似很"热闹",但结构不尽合理,要根据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要求,再造企业教育结构。
企业教育结构再造的着眼点与落脚点应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的结构相一致;合理的结构应体现系统性、融通性与终身性的特征。做到结构合理,还需要有两方面的基础条件。一是企业建立了系统的职务等级与能力资格制度;二是国家和行业建立并实施职业资格制度。
6、企业教育管理缺乏现代化、规范化、制度化
我国目前企业教育急需解决的另一问题是企业教育管理随意性大,在一些企业理念陈旧,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企业教育流程需要再造。
现代企业对教育培训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企业教育培训工作日益走向专业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规范教育培训工作的内容、环节和程序,确立完整的工作流程,总结、完善工作技能、技巧,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益变得十分迫切。
现代企业教育的工作体系,应包括管理、办学、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工作流程主要指由比较稳固的环节、步骤、程序等规范起来的完整工作过程。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O10015国际培训标准,较好地总结了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合理流程和教育培训质量保证的方法途径,我国企业应大胆引入,并根据企业实际加以应用,从而建立起现代企业教育工作的质量保证体系。
7、评估弱化
企业教育需要投入,而投入就要有产出,有效益。在教育培训上投入了时间和金钱的企业和个人,必然会对培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予以关注,教育培训的部门也需要了解培训的效果,以便于改进工作。而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对教育培训,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和制度,只关注教育投入的数量而忽视质量。因此,在确保投入的基础上,更需要完善评估体系。
企业教育培训评估应包括培训的效果(成果与效率)、教育培训管理的各个环节、培训的各种投入、培训者工作。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建立起多层次、多类别、多模式的企业教育培训的评估体系。
8、培训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
我国企业的培训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管理或知识管理的教育,加之一些企业既不重视此类人才的培养,也缺乏薪酬的高度激励,形成了所谓"能人不愿意做,庸人做不好"客观现实。
当今世界的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就我国企业发展和建立现代企业教育制度的长远目标来说,应有更为广阔的视角和长远的眼光。要以建立学习型企业为目标,以知识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现代企业教育方法为实现路径,建立真正的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特征的现代企业教育制度。培训管理部门充分发挥职能,去发现和利用那些未知的、未被利用的各种知识、信息资源,使之能动地为提高企业全员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服务,为企业发展服务。(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