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隐患从“心”开始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义井王凤社区:杨雪梅
据有关资料显示,80%的事故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而人为因素中除了习惯性违章等不安全行为外,还与人的健康状况紧密相关。然而,我们的企业内部对健康状况给安全生产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存在着认识不足或管理措施不力的问题。笔者认为:排除隐患应该从“心”开始,揪出影响职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罪魁祸首,确保职工身心健康,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身体健康包含体力和体质两种因素,直接影响企业的安全生产。体力状况不好表现在操作动作力度不到位,回避危险能力差等。影响身体健康状况的原因有很多,如睡眠不好,休息时间不够,生活无规律,精力体力超支疲劳,酗酒,药物不良作用,精神压力大、受刺激,被病毒病菌传染,环境污染等;体质状况不好表现在眩晕,虚脱,过敏反应,自身携带病毒病菌、餐饮和医务职业人员病菌病毒互相传染等。健康状况是动态的具有不稳定性,人的生理健康,需要一个相适应的生活环境,人的精力和体能是受生理限制的,当环境对人的生理产生不良影响或精力和体能超出生理限度时,就会出现不健康状况。与人相适应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生理状况也是不断变化的,健康状况突变的情况有:低血糖晕倒、过敏感性休克、中暑虚脱、心肌梗塞、中风等,健康状况动态的具有不稳定性造成预防工作的困难,也因为不良的健康状况经常是不容易被察觉,而往往被人忽视。2011年,元旦过后第一天上班,重庆南路高架桥上发生了一起车祸,没想到一位男子开车时连撞三车,最后不幸身亡。而据医生说,该男子有心脏病史,在开车时可能是突发心脏病。虽然心脏病并非职业病,但是身体不健康不仅危及自身,而且还对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及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
因此,无论是班组员工还是企业的管理者,都应该从“心”开始,关注、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除了每年度按计划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外,还应该多留心员工的状态是否与往常一样,如有不同应该立即询问原因,并督促员工到医院进行必要的身体检查和诊治,避免因为身体状态不佳带来安全隐患。近年来,因职业病造成的人员伤害以及死亡事件呈上升趋势,管理者更应该从“心”开始关注职业病问题,以避免因职业病造成员工的身体伤害和死亡事件的发生。历年来,我们冀中能源邯矿集团义井王凤社区把职工体检把职工体检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每年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对在体检中查出健康问题影响岗位工作安全的人员进行及时调整岗位,确保每位员工的身体状况胜任自身岗位工作特点。特别是开泵、餐饮、招待等服务行业的员工每半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员工需要健康的身体确保工作安全。工会并为每位职工建立健康档案。另外,社区机关工作人员还每天坚持做20分钟的工间操,避免员工长期坐在电脑前患劲椎、眼疲劳、坐骨神经等职业病。目前,健康体检工作已经成为了该社区“以人为本”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该社区领导班子一项确保安全生产重要工作
心理健康分精神和心理两种因素,对安全的影响较之身体健康更大。安全心理学强调人的行为受到人的心理活动的控制,心理情绪的波动会导致行为的异常,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引起事故的发生。良好的安全心理,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安全心理与行为的稳定性。保持良好的安全心理,是保证安全管理的前提。
心理不健康主要表现在工作压力、同事间矛盾、管理方式三个方面。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作业环境的好坏、员工自身操作的熟练程度、工作任务的强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员工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导致员工心理上的疲惫,使之惰性增强,警觉性下降,继而引发人为的工作失误;工作过程中,同事之间免不了发生矛盾,员工责任心上存在差距、工作量分配不均匀等诸多因素都会引发矛盾,为生产安全带来安全隐患;制度制定不合理、执行不到位、管理方式简单粗放、不公正、不公平等也会引发员工的误解。员工会把这些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为生产带来隐患。另外,家庭、待遇、地位、工作等各个方面,邻里之间的磕磕碰碰,儿女上学、就业带来的心理压力……都会致使员工心态失衡,致使其在工作时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作为一个基层的管理人员必须时刻注意管理中职工情绪的微妙变化,用正确的方法、相应的对策灵活地处理这种管理中的潜在危机。当一个班组成员情绪极低落,思想极麻痹的时候,绝对不能让他在装置运行及不平稳的岗位上,他会因为工作压力和麻痹思想而误操作,使安全生产没有保障;对一个充满进取精神状态的班组成员而言,可以适当委以他责任心比较强的岗位,这既适应了班组技术培养的要求,又让被管理者有一种成就感。如果职工工作时精神不佳,精力不集中,就会失去消除事故隐患的最佳时机,从而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因而,在工作中,首先我们加强上下沟通和同事间的沟通,密切关注周围同事的情绪变化。领导者应当对职工进行更多的关心与了解,尤其要多花心思,采取有力措施,对职工因家庭、社会等原因产生的各种不良情绪,给予及时的排解与安慰,使其能够安心工作,以防止职业原因导致的员工心理不健康。
总之,排除隐患应该从心开始,从管理者关心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开始,从采取有效措施避免职业病开始,从员工无忧、无虑、无病、无痛进行工作现场开始,让员工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