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楼主: 荷花

今年端午节:天上人间共欢乐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7:44:56 | 查看全部

回 147楼(蓝鹰) 的帖子

蓝鹰老师辛苦了,每一篇文章点评的都很到位哦。送给您个大粽子。 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7:46:13 | 查看全部

回 153楼(纪恩泉) 的帖子

把玲子的口水都引出来了,太美味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19:48:06 | 查看全部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2 19:49:08 | 查看全部
引用第162楼天下响惊雷于2012-06-22 19:48发表的  :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金雷老师动手了没啊?如果有记得上传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20:11:24 | 查看全部
IMG_5434.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20:56:43 | 查看全部
【原创】端午遐思   

  文/古古小

         浩渺太空,涓涓江水,今夜和明晨端午之节,汨罗的水中屈子不禁感叹:怎我忧国之心,竟然沉溺于这涓涓江水之中,而今千年越,天上人间共端午!
        汨罗江依然流动,江水缓缓向南,有谁去洞庭湖里搅动清澜的湖面了吗?
        闭合一卷书,就让逝者安息,思绪遥遥而去千里之外,拜祭又一位以端午纪念的爱国英魂……
遥想之中,江水沸腾汹涌着夹带吴国子胥满怀激愤的心情滚滚奔流而去。心下不禁感慨叹息:如此治国良相、两朝元勋,时思春秋霸业,岂奈辅佐非人,致死无埋地、志无长抒。
        当初夫差不听他的劝阻释越将亡灭,准其为属国,子胥曾叹曰:“越十年生聚,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如果他早早听从孙武的劝告,放弃功名从此激流永退,就既不会叹越之生聚,也不会怀着即将国破家亡的悲愤身死无地了。
       所谓机缘和时势造就了他这个盖世英雄,又有几人真能做到功成身退,不图万世垂名呢?孙武做到了,因为他看透了政治斗争的残酷性,才能从容退隐。但伍子胥本就自认为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就要以胸襟志向来成就一番大事业;更兼自觉两朝元老,治世之才,一腔赤胆忠心为主为国。后期虽然看透夫差之败必来,但仍旧苦守不去,终致被赐属镂之剑自刎身亡,又被夫差抛尸江中。
       伍子胥与屈原有相同之处,都是面临国破家亡,愤而身死。死因不同的是,屈原自投汨罗江而死,伍子胥却是被迫自刎,再被抛尸江中,死得犹为凄惨。屈原是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著有长诗《离骚》;伍子胥是铁骨铮铮的治国军人,著有兵书《伍子胥》十篇、图一卷(可惜已失散)。
      如今距二人身死的年代已过千载,端午节源流之始,当祭谁人却争得面红耳赤。且看世人怀离骚,惜屈原,以端午纪念;吴人怜子胥,亦以端午纪念。不谈先后之别,不言是否别有用心,应明端午节早已成为胸中壮怀激烈、忠正无二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代言节日。无论举世纪念屈原还是苏州独守子胥,能够将他们的爱国精神广为流传,代代传承下去才是最有纪念意义的端午节日。假若英灵有知,想也会含笑九泉,在端午之临,魂魄自江中而起,相携以手,天上人间与我们普天同庆端午之节,举月共叙爱国情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22:37:29 | 查看全部
品味端午精神
          刘军
    饮酒赋诗,凭吊屈原,粽子飘香、龙舟竞渡、艾叶驱邪、香包除凶……”端午,历经千年岁月沉淀,一代又一代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品味着同样的感受。
    端午是一种爱国精神,诗人屈原情牵百姓,把自己所有的情和爱都献给了深爱的楚国,为楚国奔走,为楚国呼喊,最后把生命奉献给了楚国。这份深深的爱国情怀,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为了祖国,为了民族,抛妻别子,血洒疆场,从不退缩。今天,我们更应重温屈原的爱国情怀,弘扬屈原精神,奋发图强,让民族复兴,让世界震惊。
    端午是一种忧患意识。诗人屈原心忧天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正是他忧患情愫的诗意写照。今天,国家综合国力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日新月异,但社会矛盾依然存在。这都在提醒我们,增强忧患意识,关注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注贫困家庭,关心大山里吃不饱饭的孩子……在忧患中携手,在携手中共同前进。
    端午是一种创新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以诗铭志,表述了自己对真理的探索,对救国治乱的创新。今天,我们也应该从屈原的上下求索精神中汲取创新的勇气和力量,挣脱头脑中腐朽的条条框框,在科学的基础上,大胆创新,主动前进,让生命更有活力,让步伐更有动力,让松藻更有生机。
    端午是一种人格魅力。“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成为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为人做事的标尺。屈原心系黎民、不贪图名利、廉洁无私的精神,成为百姓心中的为官价值标准和为人应有的风骨气质。今天,我们为官就应该“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成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众口交赞的好官。
    今天,我们吃着粽子,讲着屈原的故事,品味着那世世代代传承的端午精神,品味着屈原精神之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22:40:57 | 查看全部
赛龙舟
  周玉元
   “加油,加油”,江边人潮汹涌,江面锣鼓喧天。每年的端午节,老家的江面都会出现赛龙舟的画面。
    江面宽阔,浩浩荡荡,千米江水如千军万马呼啸而来,浪花飞溅,巨涛拍岸。大家齐聚江边,只为见证这奋力一搏的龙舟竞赛时刻。只见一百多个壮汉立于龙舟之中,身着金、黄、红、白、青五色背心。他们以三十五人为一队,每队有鼓头、舵手、鼓手各一名,水手三十二名。队员们个个生龙活虎,碗口粗的臂膀上肌肉爆凸,精神饱满,目光如炬,只为了远处目的地的“标”。
    “砰”的一声炮响,五条巨龙飞奔而出,鼓头快速地挥动令旗,鼓手随令旗节奏用力击鼓,舵手把舵定航,水手跟着鼓声节奏奋力划桨。瞬间,五条巨龙划至江心,忽见令旗越挥越快,鼓声越来越急,水手们动作一致,闪电般前倾后仰,手中船桨如利剑般插入江心。只见龙头高昂,龙身在滚滚的江涛中跳跃踊腾。此时,击水声、浪花声、鼓声、呐喊声,混合成一条巨龙直本目的地。令旗越挥越快,鼓声更密,桨动更迅,人们呼声更响。只见几条巨龙齐头并进,难分仲伯,队员们肌肉鼓胀,青筋凸显,力量刚劲,全队上下齐心协力发起最后的冲刺。近了!近了!忽见,最前方龙头上的鼓头将肩上的麻绳一甩,电光火石间,将“标”抢到了手。
    “端午至,浪惊天;忆屈原,龙舟魂。”老家的赛龙舟缅怀屈原的一种特别的方式,也是人们对屈原精神的一种追求和向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22:44:57 | 查看全部
相约端午
   黄强
   端午,与您相约,是通过粽子的传递。那每一颗圆胀的糯米,都透露出您的晶莹,它散发出一种清香,饱含着一种深情,一缕相思,一份缠绵,并以倾诉的方式充溢在我的心头。草绿色的粽叶,仿佛就是一本古老的《楚辞》,打开醉人的页面,每一页都流淌着轰轰烈烈的传奇,总是让人那么动情,那么深眸。端午,在这个季节品尝粽子,就是对历史一个温暖的回忆。
    端午,与您相约,是坐在龙舟上的交织。船,伫立于江边。鼓,震响于天际。人,回忆于沧桑。都说思念美好,汨罗江上香醇的《离骚》韵律,逝去了二千多个春秋,还是让人难以释怀。让流年不再悲伤,把历史留在记忆。将目光延伸远方,用脚步跨出未来,让平安与幸福牵手,用和谐与快乐相伴,既是您前生对我的期许,又是我今生对您的约定。这个约定,便成中华民族的永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2 22:47:38 | 查看全部
艾叶飘香
  桂文兰
    回家途中,见一农村老大爷路边吆喝卖艾草,才想起又一个端午佳节快到了。
    端午节最让我不能忘怀和感叹的是那野生的艾叶草,它生在荒坡、田地边,不需施肥,无需呵护,任其自然生长……但大千世界,万物生灵,天地之合,生此物便有用之。每年端午时节,人们都习惯采集或购买几束新鲜的艾草,或悬挂于门上以避“邪气”,或晾干储备于感冒时用之。
    艾草无论是新鲜还是晒干都能入药,还会散发出一缕特有的芳香,正是这浓郁的芳香,赋予了艾叶草许多特别而有趣的作用。古老的民俗中,不少人将艾草鲜嫩的尖和入面粉中做成饼,此饼吃起来清香扑鼻,不仅促进脾胃的消化功能,还能增进食欲;若把艾叶缝入布袋中,用来做枕头,可以驱散寒邪,增补阳气,缝入鞋垫里或放入袜子内除能消除难闻的脚臭,还能防治寒湿脚气。
    还记得小时侯农村经济条件差,家家户户都把艾草当成常用药,每到端午这一天,都大捆采摘储备,有个风寒感冒的就把艾草拿来熬一锅汤药,喝了盖上厚被子出一通大汗,准有效,若在熬艾草水时加入菖蒲、橘子皮、老姜效果更佳。艾草不但下得厨房还上得厅堂,现在许多家庭都还用着这个单方治感冒,就连五星级餐厅用餐,如遇狗肉之类做的菜肴,也会免费送上一碗艾草水防“关寒”。艾草不失为一副天然的药剂和清新剂。
    又到艾草飘香时,愿忙碌的人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挤出闲暇,采一把艾草,集一缕芳香,让健康和快乐永远与我们陪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