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这些天,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淡淡的粽叶和艾蒿的清香,时常见路人手中拎着糯米、粽叶,或是艾草,这一切都在提醒人们端午节就要到了。
还记得儿时的端午节,节日的气氛就像浓酽的蜂蜜,家家户户采艾蒿、包粽子、煮鸡蛋、绑彩线。吃着母亲包的又香又糯粽子,现在回味起来都是醇厚的暖意。
不知不觉间已步入中年,南来北往地奔忙于求学、工作的路上,过节的心情已经被忙碌稀释得越来越寡淡。几乎每年的端午节,都是去超市买几个粽子,算是应应景。这么多年来,吃过天南地北不同风味的粽子,像蛋黄粽、火腿粽、鲜肉粽等等,虽说价格不菲,可吃在口里总感觉味道差不少,又说不上差在哪里。记忆深处还是母亲包的粽子最好吃。
一直以为是自己恋旧,忘不掉儿时的记忆,对往事的思念成了偏执的思维定势。直到去年端午节,邻居于姐的一席话,才让我如同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去年端午节前几天,见邻居于姐大袋小袋往家里拎东西。一问才知道,端午节要到了,于姐特意买来粽叶、糯米、大枣,准备包粽子。我顺口说了句:“上班那么辛苦,还有一大堆家务活要做,这么辛苦还自己包粽子,到超市买点回来吃就得了。”
于姐说:“那可不一样。自己包粽子,且不说粽叶的好坏、糯米的质量,就是泡米的时间、粽子包得松紧程度、煮粽子的火候掌握可都有讲究。最关键的,这些过程都要用心去做,这样包出来的粽子才好吃。自己用心包出来的粽子和商店里卖的味道能一样吗?我们家人都喜欢吃我包的粽子。”
于姐的话让我想起了母亲包粽子的情景。从买糯米、买粽叶,到淘米、泡米、摆粽叶、包米,一直到下锅将粽子煮熟,母亲都是专心致志、有条不紊地忙活着。现在想起来,母亲用心包好每一个粽子,那层层粽叶包裹住的,分明是浓浓的亲情。那些倾注了情感的粽子,凝聚了浓浓的情意,吃起来味道当然会不一样。只因自己的疏忽,没有体察到母亲的一番心意。想到这些,有一种晶莹的液体模糊了我的双眼,让我久久无言。
端午节又快要到了,回家和妻子说咱也买些粽叶和糯米,也学着包些粽子,包好了咱也给母亲送去尝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