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又是一年端午节。
前几天去市场买菜,市场上好多卖艾蒿和桃枝的,这才想起端午节家里的门楣上是要挂艾蒿的。顺手买了一把。艾蒿的味道很浓,散发出浓浓的特有的清香味道。忍不住把艾蒿放在鼻子下边,使劲闻了几下。走廊的门旁边钉着一颗小钉子,是专门为了挂艾蒿的。把买来的艾蒿挂上去,也算是端午节的一个仪式。
小时候,家里的艾蒿都是自己去采的。端午节之前到周边的山上,跑去采上一捆,选出几根挂在门上,其余的摊开在太阳下暴晒。晒干了留着夏天洗澡或者熏蚊子用。用烧开的水浇在艾蒿上,再兑上凉水,用来洗澡,不但会在身体上留下淡淡的艾蒿的清香,还不招蚊子咬。夏夜乘凉的时候,用一把艾蒿点来沤烟,蚊子就不敢靠近,任你聊到三更半夜。
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想起粽子,煮粽子的香气就飘到记忆之中。说来也怪,那些青青的苇叶,包上糯米,在水里一煮,会散发出特别的味道来,也不知祖先当初是怎样发现这个奥秘的。闻到煮粽子的香气,馋虫也被勾了出来,忍不住就想多吃几口粽子。奶奶包粽子只用两条苇叶,在手里摆好,一挽就成了一个兜,装上糯米,左缠右挽的,就成了一只四角粽。母亲只会包三个角的,提前把五六片粽叶叠压着摆好,然后再摆上一层,再在离粽叶根部五六厘米的地方折过来,用刀压住备用。包的时候就着压痕,把粽叶折过来形成一个兜,然后往里边装米,装满再用粽叶的尾部封住兜口,用马莲缠住,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奶奶包的小巧,母亲包的大气,每次吃的时候都要选来选去。不过,母亲包的粽子很大,一次也只能吃一个。在煮粽子的锅里再煮上几只鸡蛋、咸鸭蛋,煮熟的蛋壳都成了浅褐色,也会有粽子的味道。在我小时候物质匮乏的年代,端午节吃粽子、吃鸡蛋,哪有不高兴的道理。
儿时过节什么都有趣,吃什么都有味道。前几日看李黎写的文章,说起怀旧的事,颇有同感。人人都在心里珍藏一个童年,这个童年未必完美,但却是属于自己的。及至成年,那些已经远去的时光在脑海里折射出模糊的影像,竟变得那样亲切。回忆是还原那远去的、如梦境般的往事,让心回归到纯净的童年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