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表示,国有企业靠垄断赚的“利润”不上缴财政,政府补贴国有企业实际上是用多数纳税人的钱“贿赂”一小部分人,也是一种腐败。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对国有企业最常用的口号是“搞活”、“挽救”、“脱困”。而到了今天,再谈到国有企业时,讨论最多的话题变成了“高薪”、“暴利”、“分红”。
据中国国资委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中国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68.6万亿元;2011年,中央企业的资产总额达28万亿元,营业收入达20万亿元。如果算上金融国有资产,数量更是惊人。
中国国内市场正经历了又一轮的“国进民退”,在宏观调控之下,拥有充沛资源的国有企业成为各个地方争相笼络的宠儿。国企有政策保护,有政府财政支持,有影响政策的权力,能拿到便宜的金融资源,国企投资的项目基本上都会一路绿灯。据报道,广东湛江的官员在拿到宝钢投资1000亿元项目的审批之后,一度长吻国家发改委发出的文件。
有民营企业老总也非常羡慕地表示,“现在贷款非常难,能傍上中央企业这样的大企业,一年光沉淀下来的保证金都几十个亿”。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曾表示,国有企业是“全员寻租”,寻租者不仅包括政府部门和相关企业的“头头脑脑”,普通的工人也在分享垄断租金。石油公司、电力公司、电信公司员工的工资比其他竞争性行业要高得多,就是垄断行业全员寻租的证明。
举个例子,一个家里面有弟兄五个,如果全是懒汉——或者四个人是懒汉、一个人干活,那么这个家肯定撑不下去。如果这个家里有一个懒汉,其他四个都辛苦干活,这个家不会有问题;而且很可能四个勤快的兄弟在外边赚了钱,把钱交给父母,那么在家里呆着的懒汉比谁都过得好。
张维迎同时表示, 国有部门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寻租场,甚至可以说是“耗租场”,因为它垄断了大部分资源,但是只创造很少的价值。
中国经济的活力,主要来自民营企业在竞争行业的发展。换句话说,民营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的下游产业,国有企业主要在上游。凡是在下游竞争产业的国企都活不下去,大部分民营企业也活得很辛苦。但是在下游的民营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对上游的能源、原材料、电力、电信、运输等的需求也大量增加。这些行业不允许民营企业进入,所以国有企业活得很好。
据世界银行估计,中国的国有投资失误率为30%。其实,浪费何止30%,许多专家估计:看国一轰而上的开发区、工业园、汽车、钢铁、电视机、医药生产等等,国有浪费率6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