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用科技进步减少职工劳动强度和职业危害
罗勇、熊亦纲/文 钟文瀚/图
7月2日笔者从《芙蓉报》看见“公司2010~2011年度科技拔尖人才简介”中登出胡秀清取得的科技成果,让我想起了2012年6月11日从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第四次科技表彰会现场见到的一幕,这次科技表彰会有20名科技拔尖人才受到表彰,他们都是公司近两年基层一线涌现出的技术骨干,部分已升为中层干部。受表彰的人员除了在表彰会上一次性领取5000元奖金外,还将连续两年每月享受500元津贴。当笔者采访芙蓉红卫煤业公司身披绶带,手捧证书的胡秀清(右二)时,他大方的笑起来,嘴角弯弯,谈吐中却透露出一股干练与自信。他亲切地向笔者介绍科技攻关项目的原理,讲述了科考的艰辛与收获,看似坚定的他,其实肩膀却担负众多责任,让人为之感动,也更加敬佩!他认为取得科技成果只是自己尽的一份微薄之力,也感谢企业对科技工作者们对工作的鼓励和鞭策,他认为只有提高科技含量,安全才会更有保障。
胡秀清作为红卫煤业公司工程部副部长,参与的“蟹爪式装煤机装煤应用” ,他考虑到矿断层多、煤层倾角大、煤层薄、煤层间距小、南北窄、东西长、地质条件复杂,掘进出的矸石,运送效率低,井下场地狭窄无法堆放,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矿工们一天工作十多个小时,采掘一线的工作劳动强度相当大。后来通过实施创新举措,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职工劳动强度。通过两年的试验、磨合达到了技改目标——实现了职工和企业双赢。”,此项技术获芙蓉公司201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而“湿式喷浆机的应用”采用低压低速旋涡气流输送,近距离喷射的工作原理,克服了堵管,脉冲,离析等问题.使喷射料流均匀,稳定,具有作业粉尘小、喷射回弹少、保护工作环境、节省原材料、提高喷层质量等显著优势,而且操作维护方便,获芙蓉公司2010年科技进步三等奖。 近六年来芙蓉公司累计投入安全费用12.7亿元,大力实施“科技兴安”等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实力和生产力转化能力,持续推进安全基础管理工作,抓住“一通三防”安全工作主线,坚决防止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开展安全整风专项活动,全面加强班组建设,纵深推广白国周安全管理法,班组切实起到了安全生产中的前沿阵地作用。扎实开展质量标准化建设,加强培训工作,培训特种作业人员7789人次,新员工培训27502人次,培训区队长332名,有效提高了职工的应知会知能力,提高了矿井安全水平和抗灾能力。大力实施矿井隐患工程治理和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建设,其中芙蓉公司下属的一个掘进队还实现了连续40年无安全事故的大好成绩。
近十年来该公司共投入科技经费8153.8万元,通过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和创新精神,在科技上取得一批有影响、有推广价值的技术成果,安全生产连年好转。已完成重点研究项目60项,申请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项,被国家受理专利20项,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论文42篇,省级鉴定课题7项、川煤集团鉴定11项。6月7日,四川省委、省政府举行201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川煤芙蓉公司共有3项科技成果分别获一、二、三等奖。通过科技创新,安全生产主动权基本掌握,安全生产水平跃上了新台阶,2011年,被四川省安委会表彰为省级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
“通过大量科研成果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矿区机械、电器设备的安全和运行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和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公司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能力,为公司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全公司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公司这次拿出100余万元奖励这些科技功臣,今后我们还要采取措施和办法给予重奖”。该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魏正均说。 图为公司科技拔尖人才接受颁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