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矛盾在不断的融合中统一          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长风玻纤厂 乔向巍
    劳动保护措施和职业健康防治工作是当前任何一个企业的重要发展前提,也是体现以人为本的重要保障。可是这两项工作在目前的企业和大多数职工眼中,确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色”。在企业眼中,这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是职工的需要,是企业的需要,是社会的需要,是国家的需要;在一些职工眼中,因为有了劳保措施和职业健康防治条例,自己要多遵守许多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都是硬性要求有罚没奖,是给自己在工作中又套上了几层紧箍咒,因为有了这个前提,所以觉得这些内容费工费力,是多此一举的添足之笔。这两种思想在不断的冲突中相互交锋,有的企业因为职工的不断抵抗逐渐败下阵来,对于劳保措施和职业健康防治变成了一次次的表演,有的职工因为企业的刚性坚持逐渐抵挡不住,在强制执行中受益匪浅。
    拿我所在的企业来说,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长风玻纤厂,生产一线拉丝车间职工头顶不到1米处就是1300摄氏度 高温的白金漏板,全车间一共有34块漏板,整个车间5-10月份的环境温度基本在40摄氏度以上,职工们每天需要工作8小时,为了防止玻璃丝在高速旋转中伤害到眼睛需要戴眼镜,为了防止细小的玻纤进入呼吸道需要带口罩,可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戴眼镜、口罩却成为了职工与安全检查人员的一场战斗。因为工作环境的恶劣,汗水会绵延不断的从脑袋顶上缓缓流下,正在劳动作业时又腾不出手来擦汗,不带眼镜还可以用胳膊抹一抹,带上眼镜和口罩后,一切都显得很不方便。在这些年,每次检查组来,总是一人发出信号,赶紧全部带上,检查组走后职工们就会摘下,随后就是一片骂声:“带这个干啥?带上咋干活?不带被抓住就是三违,就知道穿着白衬衣来闲转,有本事也把车间环境改一改。”其实检查组又何尝不知职工们的想法,他们也想让车间一片清凉,可现实的环境又不允许。四处开放的大车间,就是安装20台大功率空调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为资金的问题对车间环境改造又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只能根据车间环境因地制宜实施防暑降温措施,利用抽风机把地表下的冷空气抽出后,通过建立的管道系统直接把冷风输送到车间一线职工身边,确保一线职工“人手一台土空调”。在此基础上,还得黑着脸认真检查,确保不出事故。同时为了让职工们正确的佩戴劳动防护用品和加强职业健康知识的了解,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长风厂每月都要进行一次知识答题,每季度都要组织一次全员培训,每年还要到集团公司的职教中心进行3-5天的脱产轮训。在一线的职工,有不少的合同工、临时工和农民工,他们吃苦已久,把这些工作环境都当成了一种常态,他们没多少文化知识,把答题、培训当成作秀,自己只是其中的一名跑龙套演员。 对知识答题,一般都是找答案抄一遍了事,甚至有的人连题目是啥也不知道;对培训内容,职工们有睡觉的、有看报纸的、有玩手机游戏的;对于外出轮训,都把这当成是一次带薪休假和外出旅游。反正是你让我干啥我干啥,为啥让我这样我不考虑,只要不罚钱就行。
    这样的思想状态来源已久,根深蒂固,可是该厂还在用着一种近乎于顽固的执着,坚持不懈的去执行着一切关于劳保防护和健康防治的培训、答题、措施、制度。这些情况在我参加了几年工作后都可以了解清楚,企业的主要领导当然更明白。当我问起明知道职工们比较抵触,付出和汇报不成正比,但还是要费心费力的去组织、去开展是为了什么的时候,厂长高振江告诉我说:“别说全没用。只要这些培训、答题、委外轮训这些方式都进行着,在某一次的某一个时间某一个地点的某一句话被某一个人听到,这句话可以让这个人顿生警觉,使他能对照自己在工作中的状态思考一下,或许就可以避免一起事故的发生,或许就可以使他不患上一些职业病,我觉得这所有的工作就都是有意义的,这样企业所有的付出就是值得的。别管职工们再怎么对这些安全防护、职业健康培训不上心,只要偶尔的一句话管用了,所有的培训我觉得就没白费。当前就是这样的一个状况,今后还需要提高职工的思想认识。可是,思想的提升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坚持不断的努力、宣传和感化。”
    的确是这样,劳动保护措施、职业健康防治重要论和劳动保护措施、职业健康防治无用论在我们的企业和职工之间不断的交锋,我想在今后的不久这个矛盾会逐渐的融合统一,胜利者必然会是企业一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