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97|回复: 4

【跟帖1093期】敲击“健康音符”的力量在哪?

发表于 2012-7-2 23:48:5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松藻煤矿职工医院,70岁的邹洪兵老人平躺在病床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床边的氧气瓶正源源不断地通过鼻导管向他输送着氧气。老人被检出患有三期矽肺病,在医院已足足地待了3年多了,医院,已俨然成了他的家。健康,已离他越来越远······
【跟帖1093期】敲击“健康音符”的力量在哪?
金银贵

        “把水开大点!”7月2日,在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一区-225联络巷,掘进一队六班班长陈远强向身后的新员工唐开勤吼道。
        随即,一股强劲的水流从胶管中喷射而出,冲击着岩帮和巷道内堆积的矸石上粉尘形成了一道道涓涓细流,湿润的空气瞬间弥漫着整个巷道。进班用水对工作地点的岩帮和巷道进行冲刷,这是陈远强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雷打不动的规定动作。
        陈远强告诉笔者。对于井下防尘,作为一名矿工,首先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从下井第一步就开始接触粉尘,防尘关键还是靠个人。他要求班组员工进班必须戴好口罩,对巷道进行洒水防尘,及时清理巷道内的粉尘,并运走。对于这几项工作没做好的员工,按班规进行相应的处罚。
        “粉尘的预防,关键还是个人!”而持同样观点的员工杜咸伟告诉笔者,很多人都认为煤矿工人容易得矽肺病,往往一谈到煤矿就谈虎色变。其实,现在大家看到的那些患者都是60、70年代的那些老工人,在那个时期,对于粉尘防护,个人根本就不太注重,都以一些简单的食疗来处理吸入呼吸道里的粉尘,而往往忽视了现场的个人防护。
        “在我们队,20几年来,还没有员工检查出患有矽肺病。”队长赵宗林自豪地告诉笔者。他说,一般情况下,各生产环节产生的浮游矿尘比例大致为:采煤工作面产尘量为45%—80%;掘进工作面产尘量为20%—38%;运输通风巷道产尘量为5%—10%。矿尘可分为亲水性矿尘和疏水性矿尘,当亲水性矿尘被湿润后,矿尘能从空气中分离出来,能到到除尘目的,但对于疏水性矿尘,仅仅靠洒水是达不到除尘目的的,所以,加强个人防护是不可忽视的。为了有效控制粉尘,队上除了加大防尘宣传力度外,还规定,凡是举报在工作场所不戴口罩的员工(注:该矿早已将不戴口罩的行为定性为“三违“),可得到一定金额的奖励。并还在队员工人数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抽专人专门负责巷道内的粉尘清理。队免费提供防尘口罩和口罩内芯,员工可及时更换,以保证良好的防尘效果。
        在2010年12月13日,松藻煤矿对防尘口罩进行了第三次“变脸”。共花费13万元购置了FC1002—FEA02型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防尘口罩,并发放到了1000多名采掘一线员工的手中。该新型防尘口罩的防尘效率达到了0.1微米以上的某些颗粒物≧99.97%,具有透气效果好、经久耐用、清洗方便等特点,为员工再筑起了一道安全墙。
        笔者感言,职业病防治,任重而道远,我们在硬件不断投入、加力的同时,一个关键的软件——人,才是真正不可忽视的部分。我们在不断呼吁加大硬件的投入,加大硬件的更新,却往往容易忽视了对员工的防护意识的培植和养成教育。增强员工防患意识,强化员工的个体防护,才是敲击“健康音符”的真正力量之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 23:52:46 | 查看全部
好写法!


只是感言处:职业病防止?---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3 01:12:05 | 查看全部
切入不错,往前写。不知道这期可不可以写职业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3 11:56:05 | 查看全部
非常感谢两位老师的关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3 23:43:06 | 查看全部
金老师写通讯的确是高手,这又是一篇生动有力的好文章。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