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小站“无名”
作者:钟海岚 单位:管道储运公司襄阳输油处处荆门输油站 五年前遇到张静时,我正为稿件素材头疼,她帮我出主意写16#小站,因为它太偏远,里面的人和事没啥人知道。“咦!你老公不是在那里吗?你那么熟悉他,为啥不写?”我好奇地问。“我…”张静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我不行啦!不会写呀!你相信我,那里真的不一样,值得写!”
16#小站,还有这对典型的“半月夫妻”自那时起,印入脑海。
2008年八月,我到小站工作。第一次见到了她老公汪辉,他正在烈日下乐呵呵地从运水车上卸饮用水。我瞪大眼睛望着他:“我们就喝这个?”“当然。你们运气真不错,能喝上纯净水。前些年我们喝井水,遇到农忙,农药混入井水,会拉肚子的。”这只是个开端,其后的买菜难、对外联系难更让我们这些都市人倍感难受。可小站职工们不觉苦,他们开田种菜,建立网络班组长日志,可谓是见山辟山,过河搭桥,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在那里,跟班长汪辉打交道的经历也挺难忘。我先后几次遇上停炉、停电状况,吓得心蹦蹦跳,可等汪辉一到场,人立马就能稳。他的技术非常全面,处理得当,稳妥安全,不能不让人佩服。感慨之余,我写下了《一次经历,一份收获》、《雨季听松》等纪实性文章。
“写你老公的稿子在《管道报》发表了。”我很高兴地告诉张静。她听完呵呵笑:“他这人,需要时间接触,反正班员们是挺服他的。”我歪着头看她:“这么优秀的人,你咋不写哩!”张静憋得脸发红:“不会写,写不好。”停了片刻,终于犹豫不决地说:“要不,我写,你帮我看看。”
那一年,我们俩同时参加《员工故事》征文,张静首次提笔写汪辉。里面讲的是,有一年柴油涨价,有人动了16#站柴油罐的脑筋,想出钱低价“偷”油。丈夫汪辉坚守油罐,寸步不让,还把张静气哭了。当看到张静既气恼哭泣又跟孩子似地等丈夫来劝时,我禁不住哑然失笑,暗道,难怪张静写不出老公来,还真是喜怒掺半,不好写哩!
有了写小站的心,我跟张静都非常关注小站成长。
时光飞逝,今年5月,处里组织“我自豪,我自信,我是中国石化人”演讲比赛。张静参赛的文章全部选写身边的真人真事,那个驻守小站、数十年如一日的老公也进了演讲稿。站在演讲台上,她把“不知名”的小站生活带到了大家面前,用饱含深情的话语描述了小站人的梦想与拼搏,那一个个敬业爱岗、爱站如家、自信自强的石化管道人,深深打动了听众们的心。
7月, “管道行”来到偏僻的16#小站,而且采访了汪辉。做为站内指定讲解员,张静热情地介绍小站战“三难”事迹、十年变迁、站区精细化管理,当然还有“16#站员工事迹手册”,里面有她深爱的老公汪辉。“真的,这里平凡如歌,做的好多工作,别人不知道。可真的,这里值得写写。”五年光阴,足以改变许多人和事,唯有这句话,穿越年轮,依然如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