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487|回复: 2

发表于 2008-6-18 17:35:2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流过家门前的那条河终于干净了起来,虽然它由浊到清是人们环境保护意识不断提高带来的结果,但多多少少也渗透些政治的色彩,据说是要和地方政府的政绩挂钩的。我有时就很难弄懂政治这个词汇,有时还会胡乱杜撰一气:政治就是正统的治理方式。这样一想,眼前能够看到或感受到的变化就豁然开朗了:凡是与政治挂上钩的管理也就立马能立竿见影看到实效。所以家门前的那条河能够变得清澈见底也就见怪不怪了。
         政治是个很可怕但也很威严的东西,且不论政治运动能够毁掉一批人或者能够成就一批人的威力,但就正面理解它,就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因为凡是搞政治的都与人们的利益分不开,都是在为大多是人谋幸福。这一点是历朝历代都没有改变过的事实,因为搞政治的人不是在单打独斗而是要和百姓融为一体的。百姓是什么,百姓是水,百姓能让你上台也能让你下台,才有“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说的道理。
        文人骚客对于水,亦是情有独钟,林林总总的文字中,水的影子无处不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的是淅淅沥沥的雨;“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说的是滚滚波涛的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说的是柔情是水的雪;“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说的是潇洒飘逸的云;“平林漠漠烟如织”说的是朦朦胧胧的雾;“月落乌啼霜满天”则说的是银光闪闪的霜。至于说到江河湖海的,更是不计其数。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水灾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具备着不同形状,但其本质万变不离其宗,就是一个“水”字。
     这就构成了水具有的多重性格,随着季节、环境的变幻,它也因之变动,好象总能于第一时间适应环境。由此可见,水确实称得上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老师啊。因为,它启迪我们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只有你去适应环境,而非让环境来适应你。个人的力量相对整个社会而言,无异于“我”之微小而面对江河湖海之浩瀚。如何对“面对现实”的理解,是每个人待人处事应该常常思考的。但我对这个有趣现象的理解所引申出的一个结果就是:或许我们曾一贯歌之咏之的水,在自然界里左右逢源、老谋深算,人是否也应该学习其圆滑呢? 这样想着便又生发出许多感慨,如果相互之间那样心存芥蒂,那么彼此之间还能够以诚相待吗?
    水能够做到的事情是大多数物质所望尘莫及的。无论什么形状的容器,水都能入乡随俗、适应环境,无论山川再险峻,沟壑再幽深,水都可以在其中流淌,仿佛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它前进的步伐;即便遇到阻挡,它也只是莞尔一笑转换一个方向,而后又会欢快地奔流而去。由此我不禁想,“随遇而安”这四个字原来是不是就是来形容水的。
    我不能不佩服大禹的慧眼,他才是第一个发现水的全部品质和理解水的人。对于水,一味地围追堵截是愚蠢的,唯有适时疏之导之才是良方。在古今中外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那些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和当权者无一不是深谙水的这些秉性,并将这种柔能克刚、细水长流的秉性充分发扬光大:做勇士于明处,藏污垢在暗角。
    水的确伟大。当它还是涓涓细流时也许你感受不到它的宏伟气势,但一旦当它汇入江河湖海,就会排浪冲天,就会吞没一个个看似伟大的生命。
     当然,水也是很温顺和很柔软的,当它一点点漫过你的脚面,你会从它的淙淙流淌中感受到纤纤细手般的温柔,也能感受到一个流动的生命是怎样地在为生存委曲求全。水可以是无形的也可以是有形的,特别是它的渗透能力令人敬佩之以油然而生。
     我时常琢磨水的渗透威力,琢磨之中便会情不自禁地窒息起来。因为水就像一种深入骨髓的思想,在你的不知不觉中就被它潜移默化了,它比那种穿透、刺透的力量更加入木三分。所以想到水的渗透力时,我就会常常为它不温不躁,不急于求成的耐力肃然其敬。
    当然,有时我也会想到人们为什么把水看得那样可怕,以至于用洪水猛兽来形容它。我想那都是人们在见证了它的气吞山河、浊浪排空之势后给它冠以不雅之名的吧。
     但我看到的水确实很亲切,因为我家门前的这条河已被污染十多年了,就像一条臭水沟一样蚊蝇孳生。每到夏季,成群结队的蚊蝇袭来,让人夜不能寐寝食不安。但如今这种现象却彻底得到了改善,树影婆娑,流水青青,蝉鸣蛙叫,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光。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身。所以我亦对水情有独钟,对水的敬佩是因为就这么一条污染了多年的河终于又回归到了自然,成为大自然中的一缕点缀。诚然,这或多或少是沾了政治的光,但更多的却不是这样,更多的是的的确确是河水变清了,环境变美了,心情变舒畅的缘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6-29 15:42:56 | 查看全部
薛老师对水真的是情有独钟啊,研究得这么透彻。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7-2 20:39:37 | 查看全部
引用第1楼梅花雪于2008-06-29 15:42发表的  :
薛老师对水真的是情有独钟啊,研究得这么透彻。学习了
谢谢,因为用心感受,所以才有一管之见。谢谢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