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508|回复: 1

“食品安全纳入考核”关键是谁说了算

发表于 2012-7-6 11:21:5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提出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5年完善食品安全监管。该决定首次明确将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内容。(7月4日《西安晚报》)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公共管理机构,各级政府对于食品安全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很大程度上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把关不严,层层环节形同虚设。把食品安全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的制度初衷不言而喻,是藉此强化地方政府“守土有责”的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当好百姓守护神。

不过,政绩考核并非一考就灵,环保就是前车之鉴。早在“十一五”期间,环保就被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然而时至今日,似乎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各类环境问题依然时有发生。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核机制单一,缺乏公众参与,以致流于形式。

在西方国家,对政府官员的考核有两个评价体系:一个是政府部门的自我评价体系;另一个是社会评价体系,二者互为补充。而社会评价又分为群众代表、媒体舆论、中介机构三种渠道,从而确保民意的全面、真实、可靠。目前,我国现行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基本是内部闭门考核,即由上级组织对下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情况进行考察和评价。即使有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基层群众应邀参与,其评价结果在整个考核中所占权重十分有限,不足以决定官员命运。由于公众参与考核评价的范围小、渠道窄、分量轻,政绩考核更多地是由上级说了算。

实践证明,当本应对公众负责异化为对上级负责,某些地方政府完全可以见招拆招,应对自如。如果上级不够重视,就走走形式,打打哈哈;如果上级要求严格,要动真格,就祭出报喜不报忧、粉饰太平的法宝,让考核组一叶障目,不见真相。万一查出些什么问题,还有“接待就是生产力”的撒手锏,利益公关,化险为夷。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食品安全与公众利益休戚相关,有没有吃上放心的食物,喝上干净的水,老百姓最有发言权。同时,群众的眼睛容不得沙子,倾听来自公众的真实声音,有助于我们拓宽视野,拨云见日,贴近真相。因此,科学公正地评价和认定领导干部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政绩,就必须坚持走“开门考核”之路。否则,缺少公众参与的政绩考核是不完整的,其真实性和可信度也将大打折扣。

“食品安全纳入考核”发挥威力,唯有广泛吸引公众参与,大幅提高评价权重,使政绩考核由单一的“官考官”向“民考官”与“官考官”相结合转型,从“上级拍板”到“群众与上级共同拥有话语权”转变,才能促使各级政府和广大官员殚精竭虑,守护好食品安全。 (作者系职员)

来源:新华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6 17:19:04 | 查看全部
“食品安全纳入考核”发挥威力,唯有广泛吸引公众参与,大幅提高评价权重,使政绩考核由单一的“官考官”向“民考官”与“官考官”相结合转型,从“上级拍板”到“群众与上级共同拥有话语权”转变,才能促使各级政府和广大官员殚精竭虑,守护好食品安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