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640|回复: 0

(饮料)看古人怎么过夏天 宋代人喜欢喝果汁饮料

发表于 2012-7-7 09:22:4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清代木质冰箱。
故宫里收藏的掐丝珐琅冰箱。
古人采冰图。
    7月18日入伏,进入一年中最酷热的季节。现代人有空调、冰箱,过去没有这些制冷设备,古人是怎么度过烈日炎炎的夏天呢?

    先秦时代设冰窖储冰

    夏日炎炎,中国古人想出来不少过夏天的办法,有不少发明。如在先秦时代,时人便利用天然冰来制冷,给食物保鲜、做冷饮。
    据《周礼》记载,当时周王室为保证夏天有冰块使用,还专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管理“冰政”,负责人称“凌人”。此部门的编制不少,共有80名“职工”。一般从每年冬天的十二月起,工人开始采取天然冰块,运至名叫“凌阴”的冰窖中储存。
    从考古发现来看,家有储冰室是古人地位和身份的象征。西汉梁孝王刘武,死后葬于今河南永城县境内的芒砀山。其墓相当豪华,除了带“卫生间”外,还有一冰窖。大概刘武怕热,生前享受惯了,死后也要“吃冷饮”。
    周王室还会将冰块赏赐给身边人,但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享受的,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只有相当于今高级干部的人才能分到,即所谓“食肉之禄,冰皆与焉”,没有资格吃肉的官员,也没有资格在夏天使用冰块。
    古人日常使用的冷藏器具叫“鉴”。鉴,其实是一种大盆,早期是陶质,春秋中期以后流行青铜鉴,又称冰鉴。冰鉴可以看做是一种原始冰柜,使用时,将盛满饮料或食物的器皿放进去,四周围满冰块,合上盖子,不多时“冷饮”就可制成。1978年发掘的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就曾出土了一件精美的原始冰柜蟠虺铜方鉴。

    汉代高档饮料水掺蜂蜜

    上述制冷方法并非百姓所用。秦汉时期,普通人家过夏天,“冷气”的主要来源是水井,制冷和保鲜使用“井藏法”:或在井中置一口大瓮,作为放置食品的“冷藏室”;或将食品置于篮子中,用绳索系于井下保存,现代仍有人使用此法做“冰镇西瓜”。
    事实上,古人用来解渴的冷饮也没有现代这么讲究。对普通人而言,井水便是他们最好的“饮料”。如汉代人,夏天的主要饮料基本上是井水,时人认为“井之所尚,寒泉洌清”。现在大家流行喝矿泉水,似有汉人遗风。
    古人管热饮叫“汤”,冷水才叫“水”。汉代夏天已有比较讲究一点的饮料蜜水,这是一种在水里掺入蜂蜜的高档饮料。
    到汉末,在饮料里加蜜已成为时人常规喝法。
    唐代人酷爱喝保健饮料

    到了隋唐,饮料比以前讲究多了,出现了类似深受今人推崇的保健饮料,时人把这种饮料称为“饮子”。“饮子”系用果品或草药熬制而成,解渴的同时,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饮子”很受隋唐消费者的欢迎,当时长安街头“饮子店”很多,和如今街头冷饮店一样,生意兴隆,有的饮子店还可以先喝后付钱。
    五代人王仁裕的《玉堂闲话》中,就提到过一家饮子店:当时长安城西市的一家饮子店生意做得特别好,每到盛夏,便用一口大锅熬制“饮子”出售,这家店所售“饮子”能治疗“千种之疾”,且喝了就好,所以名声很大。当然也不便宜,“百文售一服”,当药水来卖了。
    唐时,街头卖冰已成为一种谋生手段,还出现了天热涨价的现象。
    街头卖冰,在唐之后成了夏天最常见的一景。南宋诗人杨万里记述了当时小贩沿街叫卖冰块的情形:“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宋代人喜欢喝果汁饮料

    夏用饮料,到宋代品种就多了。最大特点是,果汁饮料受到宋代消费者的欢迎。
    宋代人把冷饮叫“凉水”,这种凉水并不真是水,属于果汁类饮品。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州桥夜市的热闹场面,文中便提到了“甘草冰雪凉水”、“荔枝膏”等多种冷饮。每到夏天,夜市冷饮生意很好做,常要营业到半夜三更才结束。
    从《事林广记》、《武林旧事》等宋人笔记所载来看,到南宋时,冷饮的品种更加丰富了,市面上出售的多达数十种:沈香水、荔枝膏水、苦水、白水、江茶水、杨梅渴水、香糖渴水、木瓜渴水、五味渴水、雪泡缩皮饮、杏酥饮、紫苏饮、香薷饮、梅花酒、皂儿水、沆瀣浆、漉梨浆、卤梅水、姜蜜水、绿豆水、椰子水、甘蔗汁、木瓜汁、五苓大顺散、乳糖真雪、金橘团、甘豆汤……古时饮料也分不同档次,据《西湖老人繁胜录》所记,“药冰水”便是当时富家子弟常喝的解暑饮料。
    宋人似乎还爱饮“药茶”:将甘草研成末,放进茶里,热茶、凉茶都行,在茶里放甘草和如今喝咖啡必加奶一样,成为当时的饮茶习俗。
    宋代人最爱喝的这些饮料在今人看来全是“绿色”饮料。《武林旧事》中“都人避暑”条记载,每年六月六那天,城里人便“登舟泛湖,为避暑之游”,各种新鲜水果、美味饮料十分丰富。
    同时代的少数民族也善于调制饮料。当时契丹人用果品、谷物等和水、乳煎煮,制作饮料,有名的有“酥调杏油”、“黑豆汤”等。这种在奶中加入果品、谷物的饮料,也许是现代奶茶的最早源头。
    在蒙古人中,还流行用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而成的冰酪,被认为是现代冰淇淋的最早形态。

    元代人热衷柠檬饮料

    饮食界认为,宋元时期是制作冷饮最有天赋的时代,特别是元代,由于是少数民族执政,加上中西文化的融汇,冷饮业也出现了新气象。
    元代最流行的饮料叫“渴水”或“解渴水”,蒙古语称为“舍儿别”、“舍里别”、“舍里八”,这是波斯语、阿拉伯语的音译。宋末元初人陈大震《南海志·物产》中称:“舍里别,蒙古语曰解渴水也,凡果木之汁,皆可为之。”
    “渴水”实际与宋人喜欢喝的果汁饮料“凉水”并无太多区别。不同的是,这种饮料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地区,是当地流行的一种“不含酒精的饮料”冰镇果子露的变种,其主要成分是糖水加紫地丁露、香蕉露、蔷薇露、桑葚露等。
    蒙古人西征中亚时,最先喝到了“舍儿别”,并带回了中原。元世祖忽必烈父子便好这一口,一直到元朝灭亡,“舍儿别”都是皇家常用饮料。后来“舍儿别”的喝法传入社会,普通人也会做了,配方得到改进,时人的“生活指南”《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渴水》中,便记载了不少种渴水的制法。因为制作方法是煎,民间又改称渴水为“××煎”,如杨梅煎、葡萄煎、木瓜煎。
    虽然宫廷的制法比较讲究,但最好喝的渴水却在民间。不少地方的渴水做出名后,还成为贡品。如当年镇江的“舍里别”便很出名,其葡萄煎、木瓜煎、香橙煎都曾作为贡品送入皇宫。
    当时宫廷最受欢迎的是“里木”制作的渴水。“里木”即柠檬,所谓“里木渴水”就是柠檬饮料。为保证里木的供应,朝廷在广州设置专门的“御果园”,栽植了大小800棵里木树,可见柠檬饮料受欢迎和被重视的程度。

    清末流行喝“荷兰水”

    清代人使用冰箱,用过木质冰箱,故宫里现在还收藏着掐丝珐琅冰箱。到清末,中国已出现了一种新型饮料“荷兰水”。所谓荷兰水,其实就是大家现在常喝的汽水。
    清末人徐珂《清稗类钞·饮食类》中对荷兰水有详细介绍:“以碳酸气及酒石酸或枸橼酸加糖及其他果汁制成者,如柠檬水之类皆是。吾国初称西洋货品多曰荷兰,故沿称荷兰水,实非荷兰人所创,亦非产于荷兰也。今国人能自制之,且有设肆专售以供过客之取饮者,入夏而有,初秋犹然。”
    从徐柯所述中,可知清末已有汽水专卖店,但均为日本人控制。晚清文人葛元煦《沪游杂记》中记述,时上海的荷兰水最早由日本人带到上海,所以当时的专卖店多是日本人经营,发展到后来,只有在日本人开的冷饮店里才能买到荷兰水。
    除了荷兰水,清代人过夏天还会吃“冷饮冰”。冷饮冰其实是一种冰块,当年夏日的街头,随处都可听到冷饮冰的叫卖声。荷兰水是当时有钱人喝的高级饮料,冷饮冰则是下层普通人的避暑佳品,上层人士是不吃的。这种冷饮冰发展到后来,就是三十年前夏天孩子常吃的廉价冰棍。
来源:十堰晚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