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老坎”班长赶“时髦”
陈长洪是重庆能源集团松藻煤矿安修队电工班班长,长期以来,生活上他不修边幅,总是一副“傻大黑粗”的样子;工作上没有创新,啃着老本停步不前,因此人称“老坎班长”。然而6月1日,在矿召开科技颁奖大会的领奖台上,40出头的他突然改头换面,脚踩“意尔康”皮鞋,身穿“乔丹牌”体恤,打扮得光鲜照人。这时,工友们才惊奇地发现,“老坎”班长也在赶“时髦”。
技术革新“赶时髦”(小标)
陈长洪所在的安修队电工班,担负着全矿大型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修。电机大修是电工班的一项主要工作,而电机大修中沿袭多年的手工錾、铳工艺,不仅劳动强度相当大,而且对电机铁芯的损害严重,电机返修率一直居高不下。看到班里的工友们仍然常年靠手工进行錾、铳,陈长洪动起了脑筋,赶起了技术革新的“时髦”。从资料查找、工艺设计到设备试验,陈长洪和工友们一起,开始了他技术革新的“处女作”,很快一种“土洋结合”用于电机大修錾、铳工序的半机械化设备,在他的带领下试制成功。另外,他还与队工程技术人员一起开展了“电机节能降耗”的研究。
班组管理“赶时髦”(小标)
由于老员工退休和人员调整,让鼎盛时期近20人的安修队电工班锐减到不足10人,但工作量却一点未减少。传统的班组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形势。陈长洪再一次开动了脑筋,赶起了班组管理的“时髦”。他在全队率先打破了计时工资制,实行了以分计资的计件工资制。通过严格过硬的管理,工友们从过去的“逼着干”到如今的“抢着干”,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质量标准化“赶时髦”(小标)
为有效提高安装和电机维修质量,陈长洪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建立了一套工程安装和电机维修质量跟踪监控信息反馈系统。他要求安装工程和电机维修完成后,由专人将完成时间、人员以及相关技术参数进行详细记载。使用单位依据资料对工程和电机的质量进行监控,并将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反馈回工程安装和电机维修班组,以便进行整改。该信息反馈系统的成功应用,使班组的质量标准化工作从过去的“盲目状态”,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细化精确。
“老坎”感言:被逼“赶时髦”(小标)
说实话,我并不认为我“赶时髦”是新闻,这都是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做大做强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转变在强迫我“赶时髦”。
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当班长,那时的班长就是一个“传话筒”,只要把上级分配的任务转交给班组员工,再把员工的工作情况汇报给领导就行了,至于工作干得好不好,班长责任不大,最多也就是挨个批评教育,而我是手捧“铁饭碗”,工资、津贴照样拿。因此我也养成了不求上进、得过且过的坏毛病,“老坎”就是那时我得到的绰号。
到了21世纪,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断改制,“铁饭碗”变成了“土饭碗”,加上煤矿经济飞速发展,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许多大中专生也被企业不断引进,因而企业对班组长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批能说、会写、懂技术、善管理的年轻班组长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因此,前所未有的危机感迫使我转变观念,不得不调整思路“赶起了时髦”。
欣慰的是我的汗水没有白流,“赶时髦”使我的人格魅力得到提升,“赶时髦”在班组员工中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赶时髦”使我们班组能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将继续负重前行。(龚光明 向良忠 万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