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张赛,在半年时间里,通过科技创新《提高三菱钻杆的拆卸效率》,成功解决了拆卸钻杆伤人难题。该成果荣获了“2012年重庆市优秀QC小组活动成果发表赛”二等奖,他所率领的QC小组申报“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也通过国家质量协会初审。他如此执着搞科技创新,所做的一切是为了名利,是为了金钱,还是另有企图?
张赛:科技创新是义务是责任
作者:苏明华
“张赛,你这么辛苦坚持搞科技创新到底是为了啥……”7月22日,在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抽采队办公室,笔者开门见山采访张赛。张赛说:科技创新工作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坚持搞科技创新,目的是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难题,提高生产效率,促进安全工作。
张赛曾是重庆大学采矿专业的研究生。2010年毕业后来到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抽采队当技术员,他主动向领导推荐自己负责搞技术创新、科技攻关工作。由于他聪明、肯干、肯学、为人谦虚谨慎,深得领导工友好评。
今年1月份,抽采队员工张体全与工友在西10号瓦斯巷施钻打孔时,在拆卸钻杆过程中被拆卸工具呆扳手打伤。张赛在医院病床上看见张体全那痛苦的表情,让他很难受,他在心里暗暗对自己说:我是队上管技术的,工友受伤我有责任啊!我一定要降服这个安全‘拦路虎’,杜绝同类受伤事故再次发生。
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工友,希望得到工友的支持。没想到工友张忠军向他泼冷水:“这个拆卸钻杆的工艺技术已经推行了多年,矿上多次组织人员攻关都没有成功,要想靠你我的文化技术解决这个难题,是绝对不可能的,你想得太简单了,何必自讨苦吃。”
工友的一番话让张赛很“受伤”,张赛暗暗发誓:“不解决这个难题我就不姓张。” 他不顾工友劝阻,在队上抽调了几个技术骨干,成立了以他为组长的科技创新攻关小组。
在科技功关的半年时间里,张赛与工友废寝忘食的工作,转战与白天黑夜,转战与办公室与井下钻孔现场。他们在办公室认真查看图纸、查阅钻杆拆卸装置的原理、设计方案,深入现场观察钻机钻孔情况,查看员工操作习惯及操作方法,有时候为了一个小问题,张赛都要亲自到井下现场核实、分析原因、制定对策。有时候一天要下四、五次井,半年下来,胶鞋被他穿坏了2双。
张赛女朋友见他太辛苦了,劝他保重身体,不要这么亡命的工作。他没好气的回答女朋友:“早一天攻关成功就早一天杜绝同类安全事故发生,再苦再累我也值……”
功夫不负有心人。张赛和工友经过分析,最终确定,钻机卡盘与三棱钻杆形状尺寸差异大,呆扳手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拆卸钻杆时极易伤人的主要原因。小组技术人员经过仔细研究,加工了适合ZY-1250钻机的三棱轴,实现三棱端与光杆的过渡,实现钻机卡盘与三棱钻杆的连接。又加工了三棱套筒、选择大直径夹持器,改变钻杆拆卸方式,实现三棱钻杆自动拆卸,解决拆卸伤人难题。
“从理论,技术上来说是可行的,可在实际运用中怎么样呢?”于是在今年2月下旬,专业小组在西区西2704北回风巷进行实验。技术人员惊喜的发现,平均单孔钻杆拆卸耗时由原工艺的126分钟降低为34分钟,为原工艺耗时的27%,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据打通一矿总工程师黄德辉介绍,该新型三棱钻杆拆卸装置使用以来没有发生过同类伤人事故,成功解决了拆卸钻杆的伤人难题。该钻杆拆卸装置先后在该矿西2707运输巷、 西2707回风巷、西2704对拉工作面运输巷,南北回风巷5条施工本层孔的巷道,累计10台钻机均保证了工程的提前完成,为矿井工作面接替创造条件,实现该3块工作面提前了15天投产,直接创效逾120万元 。
6月28日,在松藻公司举行的QC发布会上,打通一矿张赛发布的《提高三菱钻杆的拆卸效率》脱颖而出,获得第一名,其本人还获得“最佳发布奖”和“发布新人奖”两项荣誉。评委一致认为该技术具有科学、简单、实用、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全公司推广。
“张赛,你这个科技成果很不错,奖金领安逸了啥。”技术交流会上,有人这样问张赛。张赛平静地说:“我搞科技创新从来就没有想过要得多少奖金,我觉得这个工作是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安全生产中的‘拦路虎’,避免同类事故发生,也为了在创新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