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7月19日晚20时,“中企互动”网站聊天室,来自全国企业的44名班组员工对“班组天地”报道主题进行了讨论,最后把主题确定为“创新境界”。
让创新成为发展不竭的动力
四川省宜宾日报社 李丽龙
发展是第一要务。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不发展就会落后。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发展永恒的话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创新是不竭的动力。
创新境界需要提升
思想境界和意识决定人的态度和行为。今年,中国载人航天史上又迈出重要的一步,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成功对接,让世界瞩目。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凝聚着许多航天人的心血。正是有这样一批航天人,把职业当作事业和追求,把创新当责任和使命,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一步步发展。
中国航天人的创新境界值得广泛借鉴和推广。在一个企业中,如果每一位职工都把创新当责任和使命,把创新行动与祖国需要、企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结合起来,企业就会形成巨大的创新的源泉。
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企业强则国家强。我国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众多传统企业要承担起这一重任,走新型之路就是要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放眼世界,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虽然具备很强的制造能力,但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根本原因就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目前,与当今很多世界500强企业相比,我国的一些龙头企业仍存在很大不足,仅从研发费用所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看,就能看出差距。企业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前景。
自主创新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重视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依靠科技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赢得更大的发展,拓展更大的市场。
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缺一不可。近年来,随着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四川的一个个企业在产品结构、经营理念、运作机制、人才队伍和管理团队上进行了全方位的大胆创新,一些传统产业在创新中走出困境,减少了资源消耗,走上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火车跑得快 全靠车头带。一个企业是否有创新力量,领头人最重要。创新首先要求人要有开拓思维。企业的领头人应该树立创新意识,同时要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发挥团队的力量,大家来推动企业发展。
创新动力来自需求
动力总是来自需求。在有着中国女鞋之都的成都金花镇,有上千家鞋厂,每个厂都有一个研发团队,设计师们整天都在想如何设计出新花样,每天都在设计新款式。如果没有创新的产品,企业就会被挤出市场。在那个鞋城,几乎每个月都有小鞋厂倒闭。而善于创新的老板却把工厂做得越来越大。很多中国出口俄罗斯、非洲等地的鞋子都出自这里。根据广大消费者在穿着上喜新厌旧的需求,服装、鞋等行业的更新换代都很快。企业的发展必须顺应市场的需求。企业创新的动力来自发展的需求。残酷的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必须创新。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市场,发展壮大,必须要与时俱进,生产出适合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
对一个企业业主,特别是私营企业业主来说,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与其自身的利益息息相关,企业业主会想方设法去创新。而对于企业的众多员工来说,有的感受不到创新带来的利益和直接作用,致使一些员工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缺乏创新的意识和激情。
如何激发职工的创新激情,值得企业管理者结合企业实际多加思考。一个职工在一个岗位上干久了,容易按部就班,形成惯性思维。这不利于发挥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企业要创新,除了领头人要有创新意识外,还要培养职工爱岗敬业、主动创新的意识,要为职工提供平台和空间,让职工在多个岗位锻炼,充分发挥职工的创新潜能。
创意往往来自社会实践中一时的灵感。一个职工的灵感和创意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进步和利润。滴水可以成河。如果一个团队,一人出一个好点子,累积起来就是一部智慧书。
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和精神,企业可以定期开展“头脑风暴”会,让每位职工为企业的发展出点子,思考每一个生产环节和工艺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企业可以经常搞一些创意评比活动,并设置创意奖,激励广大职工勇于创新。
如果每一位职工都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主人,把企业当作自己的企业,就会站在主人公的角度更多地去思考如何创新。每一个职工如果有这种创新精神,在各自的岗位上向着更精细、更节约成本的方向去做,企业的效应一定会越来越好。同时,职工也会在创新带来效益中收获巨大的成就感,从而激励其创新行为的延续。
让创新成果转化为效益
有效创新会产生好的效益。企业要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变创新为效益。
当前,我国把科技创新提到了重要的位置。各级政府也在提倡和鼓励创新,各地每年都会出很多科技创新成果,但是存在创新成果应用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益不明显。如果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来搞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研发出来的成果推广不开,这也是一种浪费。创新成果应用脱节的现状对创新就提出了新的课题,为了避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无序创新状态,政府的决策者要在科技成果的运用上高瞻远瞩,确保有效创新。
笔者曾采访过四川宜宾五粮液集团公司的全国劳模杨树芳,他没有多少文化,但作为酿酒的技能型人才,他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丝不苟、持之以恒的钻研酿酒工艺,不断创新,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以他为班长的一个班,酿出的酒是品质最高的,也是生产五粮液最多的一个班,他的班组为企业创造了巨额利润。今年,五粮液品牌价值已达685.92亿元。
纵观一个个企业的成长壮大,总是有杨树芳这样敢于创新和为企业作奉献的一个个职工在助推。企业要可持续发展,需要提升创新境界,激励更多技能型人才成长,创造更多的效益。
作为一个制造业大国,我国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如果出现更多的“中国设计”、“中国创造”,创新型国家就会早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