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记川煤芙蓉红卫煤业杉木树工区副队长王克明 “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事,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成。”这是李大钊的一句格言,也是川煤集团芙蓉红卫煤业公司杉木树工区副队长共产党员王克明的真实写照。
51岁的王克明是川煤芙蓉红卫煤业杉木树工区的一名普通共产党员。1978年12月王克明来到了条件艰苦的巡场煤矿采煤一队从事采煤工作。由于工作需要,1980年12月调入运输队从事磨盘工,由于工作出色,他相继调为运输队机车司机、调度员、机磨班班长、安全员,公司破产重组后,2006年担任红卫煤业机运队安全副队长,负责安全方面的工作。2005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10年,红卫煤业杉木树工区成立后,他担任区队副队长,负责机电运输方面的工作。在这些年里,他在一个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先后被多次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个人、优秀安全员等。他用自己的理解和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要求演绎着一段人生真义。
身先士卒 树立榜样
王克明的岗位是平凡的,但他的工作业绩却是不平凡的。虽然朴实的他说,他是做了他应该做的,但毫无疑问他是把他应该做的工作尽可能的做到了最好,他真正实践了“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就要干好一行”的信念。一直从事机电运输工作的他,更加认真学习专业知识,细心踏实地开展工作,从班组管理入手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制定了各种考核细则,完善和细化了班组人员的职责。每逢机电运输方面有任务时,他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在现场认真指挥和严格监督。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身先士卒,充分调动全队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大家勤俭节约、严格按章操作,确保掘进任务的完成。
王克明从工区刚组建到现在,他一直奋斗在作业现场,以强烈的责任感全力确保机电运输系统的正常运行,凭着自己对事业的热忱,他指挥员工齐心协力、群策群力,处理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当班的工作当班完成,决不能遗留到下一个班。在日常的运输过程中,每次出现机车下轨道的故障,他总是亲自带领班组人员及电钳工进行处理。在他负责的工作区域内从没让队上操过心。对于公司的财物,他总是像是自己家里的一样,时常要求职工要勤俭节约。在每一次下班的途中,他总会仔细查看轨道是否有问题,路边是否有丢落的材料,哪怕是一根锚杆、一颗螺帽、一颗螺丝钉他都要捡回现场再利用。在他的宿舍放着一把自己专门加工的鏨子、舵斧,在上班时间,看到哪里的轨道有问题就随手处理。
10月25日中班,在工区N30中部运煤上山巷道断层面,由于地质构造的影响,放炮后造成顶板严重垮塌,2.45米的巷高一下垮塌到5米高。而且顶板还在不时地冒落。中班值班干部看到现场的危险性立即产生了退缩的想法,并向队上汇报无法处理此事。当天夜班,王克明接到碰头会工作安排,毫不犹豫地接过任务,立即带领职工亲临现场,由于他对掘进技术不太熟悉,便安排有经验的老师傅先进行敲帮问顶,再打木点柱临时支护。待顶板冒落得到控制后再安排人员进行排矸处理。在他的带领下,全班人员齐心协力,当班就排除了危险。为后一步的顶板支护、安全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掘进进度争取了时间。用职工的话来说:“王队虽然对掘进工作不太熟悉,但是他不怕危险,冲锋在前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有他在现场,就像是给我们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们更有信心完成任务”。他就是这样以一种老黄牛的精神日复一日地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工作,时时地感染着周围的同事们,成为带动全队职工不断努力工作的动力,得到公司领导和同事们的赞许和支持。
勤奋好学 勇于创新
隔行如隔山,让很多人望而止步。从未从事过掘进工作的王克明刚到杉木树工区时,对于掘进工作一无所知。他深知,作为一名掘进岗位的干部,一定要懂得本岗位的操作技能和流程,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际的操作技能就不可能在职工面前树立自己的威性,不可能使职工完全听从自己的工作安排。因此,这就需要从头学起。
从担任工区副队长以来,王克明总是在作业现场虚心向老工人和班组长学习,请教工人师傅掘进过程中腰线的管理、收尺、锚杆质量合不合理等掘进常识,并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努力钻研掘进操作规程。在他不断的学习钻研过程中,发现了运输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由于工区运输环节比较繁琐,之前,一个班打1.7米以上的进尺,而后两个班专门处理排矸石,造成了严重影响工程进度的恶性循环。他提出建议:将运输环节和掘进环节分开,并在10月12号正式实行,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操作,取得了良好的结果。
关心职工 勤做思想工作
人们常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由于受家庭、环境、自己切身利益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职工对公司目前的形式和工作环境不太适应,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感情交流”显得十分重要。认识王克明的人都说他是个好朋友、好喝酒的人,但他在上班之前从来不喝酒。在日常工作中,他总是和职工们打成一片,主动了解他们的生活,掌握他们的内心世界。一旦发现职工情绪不正常时,他总是在下班后,炒两个小菜,倒一杯酒请职工到宿舍里喝酒,谈心 。通过他推心置腹的谈心和开导,让许多职工纠正了消极的东西,点燃他们上进的思想火花。
袁华友,杉木树工区生产四班班长。工区刚组建时,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工区各项工作都处于被动状态。袁华友作为一名班长,对公司的前景也产生了消极的看法,并向队上提出辞职的要求。王克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目前工区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他应该如何劝导袁华友呢?下班后,他准备了几个小菜,叫上袁华友到宿舍喝酒谈心,首先认真倾听他的想法和看法,然后再慢慢地与他交流:“我们是公司的老员工,公司培育了我们,虽然公司现在还没有走上正轨,但我们不能在公司困难之际就离开公司。通过我们的努力,明天一定会更好的”。通过王克明耐心的开导,袁华友决定留下了。目前,袁华友所在的班组职工个个士气高涨、信心百倍。牟才刚,原红卫煤业掘进队班长。至工区成立后他担任生产六班班长。因为觉得工资低、该班组人员复杂、管理压力大,便向队上提出辞职。通过王克明的喝酒、谈心、开导后,他继续担任该班班长。目前该班组人员,信心十足、干劲大,工资实行透明化,平均每个人每一个班能拿120元-150元,职工士气高涨。
至工区成立后,有部分面临快退休的职工,他们抱着混年龄、混工龄、混工伤保险的想法,出工不出力,严重影响了工区的正常生产。王克明观察到这些职工的思想动态,经过反复的思考,分别找到他们谈心,用自己来作对比:我也是50多岁的人了,离退休不远,既然我们干了这份工作,就应该认真的干,不能吃内伙子,不能让别人瞧不起我们。我们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给年青人做模范……通过王队的耐心劝说,职工改变了以往的想法和作法。目前,这部分职工都尽心尽力地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王克明在队党支部书记那里找来了职工名单和联系方式,经常与职工喝酒谈心,化解了许多职工的消极和矛盾。工区成立到现在,在人员复杂,职工素质参差不齐的情况下,没有一例打架闹架事件发生,同事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面对领导、职工对他的好评和赞扬,王克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清醒地认识到:追求永无止境,奋斗永不停息。在平凡的岗位上,他有一棵不平凡的奉献于矿山的心。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像一串串晶莹剔透的珍珠,闪耀着他鲜活的人格魅力。王克明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着一批人,默默无闻地为煤炭事业奉献自己的价值---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境界。
作者:川煤集团芙蓉公司红卫煤业 党政办 徐晓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