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354|回复: 0

柔肩不示弱巾帼谱华章 ———记松藻煤电公司2011至2012年度“十佳共产党员”龙梅

发表于 2012-7-26 13:26:1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向良忠 周世毓

    她凭着对工作的热忱,对信念的坚守,对人生不懈的追求,六年如一日上山入地、摸爬滚打,在新闻宣传繁琐而细碎的工作中,用行动诠释“忠诚”,用平凡书写“不平凡”。她就是松藻煤电公司2011至2012年度“十佳共产党员”、同华煤矿党办新闻宣传干事龙梅。
    像一滴水,不忘使命,奋勇向前。
    2007年,刚刚接触新闻工作的龙梅除了一腔热血外什么也不懂。于是,她给自己定下规矩:“每天早上6点必须起床看书读报,晚上不到12点不睡觉。”6年来从未间断。在一个又一个夜晚的煎熬中,她弄懂了各类新闻体裁的写作技巧,并逐渐成为了一名行家里手。
    有人说:“龙梅可能是矿区女员工中跑路最多,下井次数最多的人!”为此,她很少穿裙子和高跟鞋。
    2008年夏天,为了真实地记录下工作人员在采煤沉陷区工作的场景,龙梅扛着20多斤重的摄像机跟着工作人员爬上了海拔700多米的观音村。一次,在抓拍一个镜头时,她一脚踩空,连人带机器沿着陡坡滑了下去。为了保护摄像机,她的鞋子被划破,腿部和肘关节多处擦伤。随行的工作人员都劝她回家休息,可她却咬着牙擦去泪水和汗水,硬是陪着工作人员在山上整整转了一天。
    2010年,为了展现同华人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她连续半个月深入井下采掘工作面,拍摄出的《可爱的同华人》电视专题片在矿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可是,谁也不会想到,一个个生动的电视画面背后,龙梅付出了怎样的艰辛。
    像一粒尘,自认渺小,却形象高大。
    作为新闻宣传干事的龙梅有多少“不自由”只有她自己知道:白天,她扛着20多斤重的摄像机、照相机在社区、基层队、班组甚至井下穿梭,寻找新闻素材,晚上,则加班加点写稿、练笔。每天上班最早下班最晚,逢年过节从不休息……
    前年的一个深夜,正在办公室加班的龙梅接到儿子的电话:“妈,我还没吃饭!”龙梅这才想起丈夫下井去了。怎么办?这头是急需完成的工作,那边是孩子的呼唤。权衡再三,龙梅一咬牙,只好在电话中遥控指挥年仅8岁的孩子自己动手点火煮面条。当龙梅完成工作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只见桌上剩着一碗半生不熟的白水面,孩子则孤零零的躺在沙发上睡着了,手上还握着一块没有啃完的馒头。此时的她愧疚地流下了泪水。
    6年来,她采写的1000多篇稿件被公司内部新闻媒体或国家级大报采用,连续5年被公司评为“优秀通讯员”,2010年,被公司评为“二次创业优秀员工”,今年,她再次荣获公司“十佳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像一束光,默默无闻,照亮人生。
    说起入党时间,龙梅脱口而出:“2003年11月!”她说,那一刻,她就发誓,要一辈子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
    作为党员,龙梅把企业形象看得比自己的任何荣誉都重要。2009年“5•30”事故发生后,有媒体报道说“同华工人不经培训就上岗”,严重损害了企业形象。对此,龙梅深入现场采访,及时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撰写出《死里逃生后的惊悸》一文在《工人日报》上发表,讲述了亲历事故现场的一名员工充分利用矿上平时培训的逃生技能脱险的故事,有力地回击了某媒体的不实报道。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龙梅说,只有让更多的人来参与,宣传工作才能有声有色。为此,她经常为基层通讯员讲解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通讯员们改稿,毫无保留。近年来,她一手培养出了20多名通讯员,穆世维、周后勤、陈勇等优秀通讯员还先后走上了管理岗位。
    “新闻报道这个职业让我体验了艰辛,同时也让我感受到了光荣和自豪,更让我的生命多了一份厚重和精彩,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龙梅表示只要企业需要,她将继续在新闻路上走下去,为企业的发展鼓与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