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周义
曾经在石壕煤矿工作过的孔伟、黄炯森,在松藻公司技校工作过的高翔林,在渝阳煤矿工作过的卢延茂,在松藻煤矿工作过的苟晓斌等都是我颇为相知的笔友。上个世纪80年代,重庆煤炭系统举办过两次职工艺术节,我们都是矿务局创作组的成员,所创作、编排的节目在当时的五大矿务局中两次都是排名第一。《重庆日报》还点评过我们创作、编排的节目,给予了很高评价。
也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原煤炭部、矿务局成立“太阳石文艺协会”,我们也都是这两个协会的会员。业余时间,我们经常聚在一起,互相点评作品、探讨创作问题。有时,我们也一起外出采风,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吸取创作灵感……老实说,由于当年我们都还年轻,显得轻狂、率性、任意而为,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一种热血沸腾的想象,大有“十年若不死,一飞可冲天”的在文坛扬名立万之势……
如今,我们有的已经退休,回到故乡安享晚年;有的荣升调到外单位“继续革命”;有的“下海”在报社工作,依然笔耕不缀……细数起来,只有我一人退休后还留在石壕煤矿,孤独地守候着那些逐渐被岁月尘封的足迹。因此我常常感叹: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虽然我们之间偶尔还有些来往,逢年过节也打个电话、发条短信互致问候,但毕竟不能像过去那样经常聚在一起,谈创作、谈人生、谈理想,殊为遗憾也!
为此,我写了一首《忆秦娥•寄友人》,以表达怀念之情:两相隔,东西南北度日月。度日月,遥相祝福,情意不绝。古人把酒问青天,恨天常弄月圆缺。月圆缺,东坡遗恨,注我心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