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细节管理打造的精英团队 ——记中粮屯河新源糖业动力车间汽轮机组
老子说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中粮屯河新源糖业动力车间汽轮机班组,是一个高度重视节管理的优秀团队。在技术上精细求精,在管理上细致入微,在生活中亲如一家。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
重亲情 凝聚团队力量 在新源糖业,动力车间汽轮机组可谓是“心脏”部门。用班长吴同刚的话说,“我们动不了,整个糖厂就要瘫痪。”
吴同刚说的一点不假,这个班组担负着新源糖业最重要的两组设备:一台60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和一台1500千瓦汽轮发电机组,还有相应的配套设施。工厂运转所需的动力来源于此。
班组有8名成员,5男3女,平均年龄超过40岁,是个由汉族和哈萨克族组成的民族团结家庭。班长吴同刚,45岁,是这个“家庭”的家长,从1988年建厂开始,他就是班组的一员。其他成员也都是在各自的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熟练工。
平时,大家称兄道弟,开玩笑、斗嘴,就像一家人。G一但进入岗位,就一个个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只有像一家人,才能有凝聚力。”这是当初吴同刚推行亲情管理的初衷。时间证明,凝聚力正是这个团队成功的法宝。
在这里,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像开家庭会议一样,大家坐在一起共同协商,想办法解决问题,没有领导和成员之分,只有兄弟姐妹相称。
一个人在困难时最需要亲情。在汽轮机班组。谁遇到困难,都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巴合提努尔的妻子患有严重的风湿病,关节肿大,疼得连路都走不了,家里还有一个12岁的脑瘫儿,一家人全靠他的工资生活,可他一直对大家瞒着家里的事情。
汽轮机班组的兄弟姐妹们听说了巴合提努尔家的情况后,大家们自发地踊跃捐款。可毕竟一个班组只有8人,大家就向车间、糖业公司的同事们发出倡议,让更多人给这位民族兄弟奉献一份爱心。
从那以后,在班组排班时,吴同刚就格外照顾巴合提努尔。有时下班了还需要加班,大家就让巴合提努尔先回家,尽量让他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妻儿。
“家里的事放心了,他才能把心思都用在工作上。”吴同刚还找值班室说情,让巴合提努尔把患病的儿子带到值班室,这样不仅有人照顾,中午父子俩还可以在一起。
这只是汽轮机班组亲情管理的一个缩影。用情感融化人心,用情感凝聚人心,正是这种兄弟姐妹般的情谊,让大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也凝聚起大家齐心协力干好工作的巨大力量。
这种亲情,让大家把班组当成家,把班组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有了这种情感基础,大家拧成一股绳干事,团队战斗力凸显出来。
抓琐碎 激活团队活力 班组作为企业生产管理的最小单元,是质量体系保障的基础元素,尤其是作为“心脏”的汽轮机班组。以细节管理来增强班组的团队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这是汽轮机班组长期实践的正确选择。
亲情管理,能够激发员工的动力,细节管理,是确保任务质量的关键。
“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监督,凡事有据可查”,这是汽轮机班组实施细节管理的目的,只有完善的制度和严格的执行结合起来,才能显示出制度的威严和力量。
围绕着安全生产,结合自身状况和特点,建立了班前提示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小结安全制度,完善了班组例会制度、班组培训制度、班组交流制度、班组考核制度、班组安全活动日制度和班组安全互保(联保)制度等十几项管理制度。
通过班长督促检查、员工落实整改等形式,把责任细化到每个职工,增强了职工质量、安全、成本、诚信意识,调动了职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了自觉、自发抓好班级管理的局面。
上班时每个人的健康状态如何?工装是否整齐?安全用具是否齐备?这些都被当作制度严格执行。
2011年,班组引入了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的7S管理模式。从那时起,以往干活找不到工具的情况没有了,每个成员都是工具、配件从哪拿,用完放哪,纸条标明。
车间里也没有难闻的气味了,到处都打扫地干干净净,有了自制的垃圾分类垃圾箱,甚至还养起了花和鱼。每个人的衣帽各自归位,就连喝水杯也写上了名字。
书报架的改造,垃圾桶的改造,这些以前看似无关紧要的一些细节问题,现在弄好了,不仅让大家心情舒畅,也培养了大家工作注重细节、一丝不苟的精神,激发了大家的激情,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就是汽轮机班组实施细节管理的意外收获,通过在时间上的延伸和空间上的拓展,实现了细节在时间上、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完美。
重细节 提升技术实力 在以生产为主的糖厂,汽轮机班组的细节管理,重点是在技术方面,通过对成员素质的严格要求和对技术的精益求精,实现质量和安全管理,保障全厂的正常运转。
“认真做事只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汽轮机班组的每个人,都是各自岗位上的技术尖兵。但在这里,对技术的严格要求,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
2011年,2号机组大修,大家加班加点抢修,当时汽缸大盖已经扣上。这时,吴同刚在复查汽轮机大轴中心数据时发现,数据记录相差0.03毫米。其实已基本符合安全技术指标的要求了,按理说,可以通过设备检验。但吴同刚急了,在他眼里,揉不下一粒沙子。
“不能小看这个误差,设备安静实验能通过,但能完全保证机组高效、安全运行4个月吗?”在吴同刚看来,既然是修好的设备,就绝对不能丝毫有偏差,否则就是不负责任。
“如果机组在运行中发生故障,那么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微小的误差背后,其实隐藏巨大的安全隐患,杜绝误差,说白了是清除了隐患。
没有人抱怨,大家齐心协力,用两天时间消除了技术数据0.03毫米的偏差,从而确保了机组安全高效运行。
吴同刚解释,“纪律不好,安全无从谈起,汽轮机班组确定的技术考核数据要比一般的标准还要严格,严到什么程度,用他们维修过的张口中心要求不超过两个丝能说明,因为一根头发粗7个丝。
从个人控制差错入手,捡拾从我做起,树立零违章理念,排除安全隐患,坚决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长六员制”的推行,让大家各司其职,使班组工作有序、有力、有章进行,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实施、有验证。
汽轮机班组经常开展各种技能经验传授和比拼活动,以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
诸如“五比五赛”大比拼,围绕“比纪律、赛安全,比卫生、赛整洁,比数据、赛技能,比反馈、赛及时,比节约、赛降耗”开展活动,让大家从被动型转变为主动。“以老带新”,一对一传、帮、带技术练兵活动。
技术上的精益求精,不仅保障了安全生产,还奠定了不断技术创新的基础。
去年10月试机,波纹桶漏了,买,来不及,至少要耽误一周,而且该设备1万多元。汽轮机班组的成员们又发挥了集体商议的优势,他们用螺杆堵漏,10分钟修好后,运行一直正常。
维修瓦、改进空冷器冷却系统……近年来,汽轮轮机班组靠过硬的技术为糖厂节约数十万元资金。
“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长期以来,汽轮机班组关注细节、注重细节,在细节上精益求精,收获了接近完美的骄人成绩,练就了过硬的技术实力,打造出一只勇于挑战、勇于担当重任的团队,被集团公司评为阳光班组标杆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