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362|回复: 0

弹道有痕 进取无疆———打造具有特色的“余梦伦班组”

发表于 2012-7-26 17:34:34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弹道有痕 进取无疆

———打造具有特色的“余梦伦班组”

“余梦伦班组”现任班组长 常武权


        我是“余梦伦班组”班组长常武权。非常荣幸能够借这个机 会,向各位领导汇报“余梦伦班组”的相关情况。我今天汇报的 主题是:弹道有痕、进取无疆----打造具有特色的“余梦伦班组”。“余梦伦班组”隶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一设计部。研究院成立于 1957 年 11 月 16 日,是我国航天事业 和航天精神的发祥地,是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风系列导弹 的最大研制基地。人民科学家钱学森是首任院长。研究院铸就了 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和“嫦娥奔月”中国航天三 大里程碑,为国家和民族振兴,为维护国家安全和航天事业发展 做出了卓越贡献。研究院第一设计部即研究院的总体设计部,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和东风系列导弹的总体设计中心,主要负责全 系统总体设计、系统集成等工作。

        航天事业要快速发展需要每个班组都做到“基础管理好、任务完成好、质量安全好、成本控制好、攻关创新好、团队建设好”。 “余梦伦班组”在工作中,形成了班组特色文化,创立了具有班 组特色的管理法,成为全国第一个以院士名字命名的高科技创新 型班组。

        “余梦伦班组”成立于 1966 年,负责我国大部分运载火箭及部分战略导弹的弹道设计、制导总体设计工作。班组在高 / 低弹道设计、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设计、载人航天弹道设计、探月轨道设计、误差分离、精度鉴定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班组成立以来共有 45 人在组内工作过,在他们中产生了余梦伦、刘宝镛两位中科院院士、某武器型号总设计师王炬、CZ-2C火箭总设计师杨建民等一批中国航天科技领军人物。

        几十年来,班组成员不断探求自身文化内涵,形成了具有航天特色的班组文化,确立了 “不同轨道 相同梦想 弹道有痕 进 取无疆”的班组理念、“科学 精准 创新”的班组精神和“强国 之需我辈使命”的核心价值观。班组在科学管理、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创立了“余梦伦班组目标管理法”、“余梦伦班组育人法” 和“余梦伦班组创新法”。

一、余梦伦班组目标管理法

        “余梦伦班组”在班组建设过程中,坚持“健全制度、全员参与、民主管理、营造和谐 ”的管理理念,创立了独特的 “四个一”目标管理法。

(一)搭建一个知识共享平台

        班组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共享平台,为员工提供工作中所需的各类知识。目前,班组已建成了拥有大量专业资料的“书库”、考核员工知识掌握情况的 “题库”、帮助员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 的“软件库”、开拓员工视野的“培训资料库”。以软件库为例进行介绍。组内所有员工开发出的软件,都收录进“软件库”,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新员工在使用软件的过程 中遇到困难,可以直接请教软件的编写者;各套软件的开发者也 会定期在组内做技术培训,把自己编写软件的思路,所用的数学 模型、数学算法,以及软件的操作技巧都详细与大家交流;对于经典设计软件,要求全组进行实战演练,达到推广应用的目的。

(二)建立一套管理制度体系

        “无以规矩、不成方圆”。 班组成员遵循一套完备、规范的管理体系。其中量化考核管理办法是核心,全员管理办法是基础。以量化考核为例进行介绍 。“余梦伦班组”量化考核法以对
        工作量的考核为基础,工作量由 8 小项考核内容组成,包括文件、 会议、培训交流、公共活动等。除工作量外,还引入了对设计质 量、设计能力等 6 项内容的考核。上述涵盖了班组工作的绝大部 分内容,能够确保工作量化统计的全面性。

(三)树立一个永保成功的理念

        班组要求每一位员工对于自己设计的弹道,要反复验证,确保理论数据经得起实践的考验。围绕各项目标,班组制定了各项 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考核。为确保设计的正 确性,班组严格执行“双岗制”和“三审制”;在型号设计中开 展“复核复算工作”,在型号发射过程中开展 “质量六个一”活动。

(四)打造一个和谐小家

        把班组打造成温馨和谐的小家是全体组员的共同目标。班组不断完善和健全“建家”工作机制,制定组务公开实施办法;充分发挥职工代表作用,定期对工程组长进行评议;开展各种文体 活动,增进组内同事间的理解、信任和友谊。

二、余梦伦班组育人法

        在育人方面,“余梦伦班组”坚持扎根技术一线、吃透技术、建功立业的成才理念,在多年人才培育实践中,摸索出了行之有 效的 “三段助推”育人法。

        第一阶段:加添燃料,助推起飞。刚来“余梦伦班组”的员工,就像一枚竖立在发射塔架的火箭,起飞需要充足的燃料。班 组为新员工准备了丰厚的知识大餐,如“设计指导体系”、“专业 小贴士”等,它们就像火箭推进剂,帮助新员工开始起飞加速。

        第二阶段:导引航向,带领绕飞。完成起飞的员工,具备了一定的速度,接下来就是在有经验的专家带领下,沿着正确的航 向,边学习边工作。“余梦伦班组”通过“老带新”制度、“专家 论坛”等方式,让老同志的工程经验能够很好地传承给新员工。

        第三阶段:承担重任,鼓励领飞。员工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在技术上能独挡一面,就像火箭速度得到增加,成为绕太阳飞行 的行星。这个阶段对员工的培养主要通过参加靶场发射任务接受 磨练、设计新型号弹道和制导方案等,不断在实践中摸索,逐步 成为本专业的专家、技术带头人。例如嫦娥二号奔月轨道设计,就是一项前所未有的工作。实 战工作是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人无比的激情!周天帅同志承担 了领飞的任务,在技术攻关中,他既严格遵守工程设计流程,也充分采用先进的优化算法,短时间内系统完成了直接奔月轨道设 计方法及验证措施等研究,这一成果成功应用到嫦娥二号探月工 程中。

三、余梦伦班组创新法

        “余梦伦班组 ”始终将创新作为班组发展的力量源泉和使命,在探索与实践中形成了“三步跨越”创新法。

        第一步重基础,倡导“三共享”。处在入门阶段的员工,最首要的任务就是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为未来的创新飞跃打下扎实 基础。班组激励员工积极动手推导理论公式,熟练掌握基本模型,一旦有技术理论突破,新成果立即成为班组的基础知识,为普及 这些基础知识,班组倡导“三共享”,即推导的数学模型要共享, 技术成果要共享,设计经验要共享。例如深空探测基础模型的组 内普及对于大家开展探月、探火等设计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步重效率,要求“四个一”。处在中级阶段的员工,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开发新软件、新工具,提高创新工作的效率。班 组对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员工,提出“四个一”的要求,即员工 初次设计弹道,需要一个月时间;再次设计就要求只能用一周时 间;第三次设计要求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并且要对高效完成的 设计任务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结果的正确性 。“四个一”归根 结底是要求员工精通各种设计方法,自主开发多功能设计工具, 逐步提高工作和创新效率。

        第三步重突破,推行“五结合”。处在高级阶段的员工,需要攻克科学难关的突破精神,需要将所学、所思付诸实践,不断 推陈出新。为了启发创新的灵感,“余梦伦班组”推行“五结合”,即“新老结合、学研结合、中外结合、工程应用与理论研究结合、 预研与技术应用结合”。例如,在“中外结合”方面,班组提出国际航天标准《星箭分离远场分析要素》提案,经过不懈努力,该标准提案已获  得ISO 组织批准立项,成为我国主导制定的第三项国际航天标准。

        尊敬的各位领导,上述就“余梦伦班组”的相关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余梦伦班组”将继承和发扬班组优良作风,不断在班组建设中学习积累,锐意创新,为中国航天事业和班组建设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