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1509|回复: 0

建立多维度班组建设机制 系统化推进基础管理水平提升

发表于 2012-7-26 17:40:0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建立多维度班组建设机制 系统化推进基础管理水平提升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班组是企业有机体的一个细胞,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经营 组织和管理单元,是企业兴旺发达的动力源泉,企业的各项工作 目标任务和战略意图最终都要通过班组活动去实现。中国兵器工 业集团公司按照国资委的要求,以班组作为提升基础管理水平的 实践点,发动全员参与管理,激发班组创新智慧,将班组建设与 集团公司的改革发展同步推进,尤其是 2010 年以来,紧紧围绕 整合重组资源优势、提高军民融合发展质量、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履行社会责任,坚持落实组织体系、落实创建标准、落实考核奖 罚、落实宣传推广的“四落实”工作要求,对“五好一准确”班组建设品牌不断进行深化和提升。通过三年来班组建设工作的探 索和实践,进一步延伸了班组建设内涵、实现了生产科研任务完 成优、现场管理成效佳、质量安全状况好、预算成本控制精、人 才培养业绩显、民主管理推进快、先进文化培育导向准的工作目 标。不仅促进了集团公司“改革重组、结构调整”阶段性工作任 务的顺利实现,而且确保了国庆 60 周年阅兵装备保障、重点民 品发展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等任务的顺利完成,有力地支撑了集团 公司由传统兵器向高科技兵器、由求生存向谋发展的跨越,为在 新的起点上建设有抱负、负责任、受尊重的兵器工业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

        兵器工业集团自 1999 年组建以来,坚持服务国家国防安全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使命,推动军品、民品、战略资源、金融流通四大业务持续协调快速发展,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等主要经营指标保持年均 20%以上的增幅,连续 8 年获中央企业经营业绩考核A 级。我集团现有班组 16518 个,其中生产类班组 7520 个,科研类班组 1944 个,辅助类班组 5144 个,其它班组 1919 个。班 组长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3490 名,大专学历 5719 名,中专(或中技、高中)学历 7555 名,初中及以下学历 3143 名。高级 职称 2359 名,中级职称 4810 名,初级职称 5867 名,无职称 5427名。

一、立足体系化设计,在实现班组建设品牌提升上主动作为

        班组建设是事关全局的系统工程,工作成效的取得完全取决于顶层设计的导向和制度体系的完善。在我们拥有“五好一准确” 班组建设品牌基础上,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主动将精益生产、 精细化管理和合理化建议工作的相关元素植入班组建设品牌之 中,明确了从精益班组到精益车间,到精益工厂、精益子集团, 再到精益集团的推进路径,提出了“对标先进找差距、加强培育 强肌体、确定目标抓实效、自主管理创特色”的创建要求,明晰 了“十二五”末班组升级创建目标,为集团公司持续实现班组建 设成果改善指明了方向。晋西集团 2010 年底出台新的《晋西集 团班组建设实施方案》和《班组管理手册 》,先后就班组星级竞 赛、星级竞赛评分、班组管理工作条例、班组建设工作条例、班 组民主管理会、创建“工人先锋号”活动长效机制、学习型班组 活动、素质工程建设进班组活动 、“合理化建议”工作等内容, 进行了一系列制度规范和工作机制的体系化设计,并收录编制为 《晋西集团公司班组管理制度汇编 》,形成了从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班组管理手册使用、班组记录规范、班组园地看板的展示等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流程。银光集团 2011 年下发了《银光集团进一步加强班组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 3—5 年工作目标,完善考核细则、加强过程控制、提升考评频次、加大问题整改、落实检查力度。截止 2011 年底,优秀班组达标率达到95%。全集团“十二五”末班组达标率目标为 98%,优秀班组目标为 3000 个,标杆班组目标为 500 个。

二、倡导班组管理个性化,开辟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新途径

        班组是实现战略目标、科技创新、安全生产、职工稳定的前 沿阵地,用一套标准去评价涉及机械、化工、光电、石化、矿产、 金融、流通等诸多行业的班组建设工作,显然会顾此失彼。我们 在开展班组建设活动过程中,着力推进了以个性化为重点的班组 建设思路,力求实现三个转变:一是由过去以生产性班组建设为 主延伸到科研性和保障性班组;二是为各类班组量身定制了不同 创建标准;三是倡导体现个性化。为了进一步提升各家的主动作 为能力,我们对 44 家子集团和直管单位采取 “一个指导意见” 指引方向,“数个实施细则体现特色实施 ”的个性化考核方式, 倡导针对企业发展的短板对症下药,鼓励企业改善短板,实现有 特色、有质量的发展。一机集团确立了以“五好一准确”为内容, 以“三组升级”评价为抓手,以合理化建议工作为重点,扎实推 进班组建设工作的运行模式。即由合格班组升级到先进班组、由 先进班组升级到模范班组、由模范班组升级到先锋号班组的三组 级别的升级办法,形成一种使班组自觉主动地逐级攀登、追求卓 越的升级体系。凌云集团以“七进七提升”为重点(即:推进合 理化建议进班组,提升班组价值创造能力。推进精益生产进班组,提升班组精细管理水平。推进技术创新进班组,提升班组创新创 效能力。推进安全生产进班组,提升班组本质安全度。推进文化 管理进班组,提升班组自我管理能力。推进素质工程进班组,提升班组员工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推进人文关怀进班组,提升班 组凝聚力和向心力。),将技术创新、素质工程、人文关怀等内容 丰富到班组建设创建标准之中,打造班组建设新亮点;银光集团 立足成本管理,划小核算单元,推行 “班组指标考核体系”,将每个班组的产量、质量、成本等指标与员工收入挂钩,利用经济 杠杆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推进班组管理“三化”,在员工主动参与中实现持续改善

        精益生产、精细化管理及合理化建议工作,既是员工参与企 业管理,发挥员工聪明才智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班组凝聚力和 创造力,加强班组建设的有效载体。我们在开展“三化”活动中, 精心区分了精益生产、精细化管理与合理化建议工作之间在班组 建设上的工作侧重,把合理化建议作为激发全员智慧,实现工作 优化改善的着力点。我们发挥了班组是实施合理化建议源头的主 体作用,同时学习借鉴台塑让员工有“切身感”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即时奖励的机制,对员工的改善和创新活动及时给予奖励, 激励和保障员工参与合理化建议工作的积极性。东北工业集团、 北重集团、一机集团对合理化建议的“金点子”进行重奖,举行 大型抽奖活动,特等奖为轿车;一机集团去年仅用于“金点子” 奖励的金额就达到 150 万元。2011 年,全集团累计收集到合理 化建议 16 万余条,员工参与率达到 44%。2012 年上半年全集团 累计收集到合理化建议 18 万余条。为了保证合理化建议的实效性,我们在活动推进过程中,明确了合理化建议的范围和要求, 鼓励员工立足单位、立足岗位、立足实际、立足改善提出建议, 实施“小建议大奖励”。在 2011 年提出的 16 万余条合理化建议 中,采纳率为 62.3%,实施率为 75%。为了尊重员工的首创精神, 保证员工提出的每一条建议都能得到关注和重视,我们建立了规 范的合理化建议工作流程,从提案提出、提案审查、组织实施、 过程跟踪、验收评价,到组织推广和总结奖励,全部采用表单化 管理,确保合理化建议工作的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不放过任何 一个改善的机会。通过开展合理化建议工作,广大一线员工的创 新智慧竞相迸发,激活了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在开展合理 化建议工作中提升了班组管理水平,取得了良好效益。2011 年, 通过合理化建议,节创效益 1000 万元以上的单位就有 12 家,全集团累计实现节创效益 3.8 亿元。 与此同时,进一步强化班组精细化管理。北重集团统一了班组活动看板的样式和内容,将班组月生产计划、班组每周生产任 务完成率统计表、班组费用控制表、班组 5S 责任平面图、班组 精益现场管理图例、班组现场检查考核表、班组产品质量承诺书、 不合格品流程、不合格品的通报、班组设备维护常识、班组设备 运行维修状况表、班组危险源辨识、月班组安全“绿十字”等都 纳入到看板的主要内容中,使班组的基础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 具体化。

四、实施全方位推进,在提高班组建设实效上共同着力

        一个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在于目标设定后,众多力量同向的 共同汇集。我们在班组建设过程中,着重把握了“党委统一领导、 行政负责主抓、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其他相关部门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全员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机制,集团领导及各部门 在各项工作筹划、制度修订完善、评价体系制定、工作载体设计 等方面都突出了协作共建,将班组建设与其他职能工作的融入作 为推进工作的重点来抓。
        一是结合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提高班组建设实效。集团 公司张国清总经理在集团公司 2011 年质量、安全、节能环保工 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要全面提升班组质量安全管理水平,必须 紧紧抓住“班组”这个关键,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要结合“五好一准确”优秀班组建设,积极营造“关注细节、诚信负责”的质量安全文化氛围。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参与质量管理与改 进中提升班组和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以科学的、刚性的操作规范 消除事故隐患,保护员工人身安全。三是要以防违章违规为重点, 加大质量安全责任追究的力度,真正让质量安全制度成为不能触 摸的“高压线”。四是要建立完善班组激励机制,使质量安全责 任实实在在地变成员工的切身利益,看得见、摸得着,真正成为 员工自觉的行为习惯。要求各单位要推动并发挥一线人员的主观 能动性,通过在试点单位开展“我的工作我负责、我的岗位请放 心”的承诺活动,切实把一线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起来。在安全管理方面,集团公司坚持将安全生产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班组,积极推进班组和岗位的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加大 科研生产现场的隐患排查治理力度,通过安全技术改造和强化生 产组织管理、工艺技术革新等措施,不断减少危险作业点和危险 作业点人员,有效提高了科研生产活动的本质安全水平。全系统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率逐年降低,安全生产保持了持续稳定好转的 良好态势。

        2009—2011 年,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三部二室  DRWXX项目班组等 6 个班组、河南红阳工业有限公司装药分厂装药班等8 个班组、山西北方惠丰机电有限公司六分厂电装组等 6 个班组荣获中国质量协会授予的“全国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

        二是利用各种创优活动,充实班组建设的内容。各单位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了“创建平安班组”的活动,在活动中 以实现提高班组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岗位技能、提高团队凝聚力 的“三提高”为目标,强化了员工自觉执行制度的意识,提高了 员工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 学习安全知识、苦练安全技能的积极 性,培养了良好正确的安全操作习惯。如:江麓集团成立了以总 经理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开展创建“质量安全信得过班组”;206所在班组建设中全面深入开展科研生产过程危险性辨识,实施以 员工自查互查为主的安全检查。抓住“安全月”契机,每年按照 不同主题确立不同活动内容, 2012 年,开展了“我的安全我负 责,我的岗位请放心”活动。2011 年,开展“关口前移”活动, 为 10 人以上危险性生产岗位,制订完善 “岗位达标”考核标准 及办法,按照集团公司整体安排,力争 3 年内通过班组人人平安, 岗位个个达标,继续完善危险性生产作业场所和重点部位视频监 控系统,实现实时监控,强化生产过程和现场监管,全面强化科 研生产安全基础,提高本质安全程度。

        三是考核体系设计上,落实班组建设责任。集团公司绩效与薪酬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在评价制度制定方面,要求各子 集团和直管单位在集团设定的个性化管理、个性化考核评价体系 之下,将班组建设相关内容在本单位的《实施细则》予以落实。

        五、优化人才培养机制,借力领头羊提升班组创建能力班组长是班组的核心,培养一支有“领头羊”作用的“兵头将尾”队伍,是班组建设的关键。近 3 年来,培训班组长 80431人次,其中参加企业自行组织的培训 76554 人次,参加企业外部 培训 3877 人次,班组长培训率为 404%。1108 位优秀班组长选拔 到各级管理、技术和领导岗位。

        一是强化班组长队伍建设的机制保障。我们为此建立了“五必须”保障机制,即:必须建立班组长遴选机制,选拔优秀骨干 人才进入班组长序列;必须建立定期培训制度,保证班组长持证 上岗;必须建立班组长激励机制,确保班组长获得与其贡献相适 应的经济报酬和精神鼓励;必须建立班组长典型选树机制,发挥 示范引领力;必须建立“双培养”机制,把班组长培养成党员、 培养成技术或管理干部,畅通班组长的成长通道;目前,培养出 获得“全国劳模”荣誉的班组长 8 名,省部级劳模班组长 37 名, 集团公司级关键技能带头人 121 名,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 技能类 1478 名;获得中华技能大奖 7 人,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82 人,获国防科技工业技术能手称号 46 人,骨干人才的作用日 益凸显。

        二是创新班组长选拔渠道。通过加快高素质人才观念转变, 启用大学生当班长。由于兵器行业起源于传统机加、化工行业, 在人才选拔、聘用方面,将大学毕业生来企视若 “宝贝”,一般 都将技术、研发工作交由这部分群体来做,很难下定决心将“稀缺资源”充实到一线基层管理岗位,但是淮海集团做出了有益尝 试,提出了“探索培养大学生班组长” 课题,确立了“优中选 优选拔、量身定制培训课程、规范考评晋职程序”的工作措施, 目前,全集团公司已有 3490 名大学生走上班组长岗位,真正将大学生作用发挥了出来,将基础管理、制造水平提升的优势发挥 了出来。通过班组长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我集团已有百余个班 组荣获国家级荣誉称号,有四百多个班组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

        开展班组建设工作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关系集团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既是实现集团公司“十二五”改革发展目标的重 要保障,也是应对当前严峻复杂经营环境的重要抓手。班组建设 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激活了集团公司发展的内生动力,增强了抵 御风险的能力,在国际国内环境严峻复杂的情况下,保持了生产 经营平稳增长的良好势头,实现了规模与效益的同步增长。2011年,在外部环境严峻复杂的情况下,集团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77 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利润86.5 亿元、同比增长27.6%。

        通过班组建设的阶段实践,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第一,自主管理是实现建设成效的核心。自主管理就是营造自我把脉、自找差距、自提措施、自我成就的氛围。我们积极倡 导“用怀疑的目光重新审视自我”的思维理念,把自我改善和提 升作为检验活动成效的主要标准。用上下一致的管理要求,让领 导人员亲历亲为做一个“问题”中人,让一线班组人员围绕基础 管理深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功夫下在现场,达到在解决问题 中实现强基固本、强身健体的目的。我们在将“三化”工作理念 进行导入之后,激发出员工围绕基础管理的“本来面目”寻找工 作改善点的热情,迸发出了无限的智慧,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以人为本”理念,并从中获取了班组自主管理的成效。

        第二,特色创建是实现管理提升的牵引。特色创建就是不拘一格,就是在一个大目标下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创建方式。我们相 信智慧就蕴藏在员工中、滋养在一线班组长实践管理经验的肥沃土壤中,我们努力将方向指引好、舞台搭建好,将政策机制建立 好,将权力适当下移。因此,要更多关注最基层管理者的诉求, 把我们现有的特色保持下去,把班组管理的点滴成绩作为一种成 果固化下来,把管理的细节不足在班组建设的过程中改善掉,继续衍生出一些新鲜的工作经验,形成独有特色,也就在关注细节 中、特色经验摸索中实现了管理的提升。

        第三,协同共建是促进提升的保障。一个再精妙的创意,只有一个人拍掌,恐怕也孤掌难鸣。我们的工作成效源自于上下的 同心,源自于各分支的意愿趋同,源自于整体的荣辱感。大家都 站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去想同一件事,共谋一个目 标,共创一个事业,加强了相互的理解,创新了工作载体,营造 了共赢氛围,从而为班组建设提升铺就了通途,为管理创效提供 了不竭动力。我们在开展班组建设工作、推进管理提升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资委全面提升管理水平的要求相比, 与兄弟企业的管理实践相比,我们的班组建设还有很大差距,还有很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国资委开展管理 提升活动的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心,继续以班组 建设工作为载体,将精益生产、精细化管理及合理化建议工作作 为有力抓手,将管理提升、持续改善的理念融入到每一位员工的 血脉之中,成为企业的潜规则和员工的潜意识,让班组建设工作 成为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发源地,成为实现“追根究底、止于至善” 的文化在管理中贯穿的主渠道,最终成为员工立足岗位提升管理 水平的自觉行动,我们将持续进行短板改善,持续提升基础管理 水平和管理创新能力,为跨越提升兵器工业的技术地位、市场地位和战略地位而不懈努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