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724|回复: 0

[时事要闻] 养老产业缺位老人守空巢 保障和服务体系怎完善

发表于 2012-7-29 08:54: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养老产业缺位老人守空巢 保障和服务体系怎完善
  
        [导语]“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全国老年人口过亿”、“未来养老压力大增”,成为眼下社会热点话题。养老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它需要整个社会、家庭乃至个人的共同参与。让我们用更开阔的视野、更开放的观念、更前瞻的眼光,为他们,也为我们自己,为所有必将进入老年的人们谋划一个安安心心养老的未来吧!
        空巢老人、失能老人生活现状调查
        1000老人仅17张床位 养老产业亟待提速
        我国养老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政策和制度很不完善,养老体系普遍存在投入不足、设施较少、服务不够多样、运营效益低、专业人员匮乏的问题。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玉韶说,虽然近几年我国养老机构建设与发展全面提速,但相对于人口老龄化程度和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的需求来讲,仍显得严重不足。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但全国养老床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1.59%,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也有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平均1000名老人仅拥有17张床位。
        3000万失能老人考验社会养老 关注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最近,记者调查发现,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有3300万,他们一般很难被养老机构接收,在我们这个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越来越多失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正在考验养老体系的建设。
        无论是不是未富先老,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已经不可避免,养老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对绝大多数地区来说,这项工作比较难,也并不很出政绩,但却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为老人的现在就是我们的将来。
        关注空巢老人:剩饭就是家常饭 病痛无人问
        “上顿多做点儿,下一顿就省心了。”80岁的李喜鹅老奶奶颤颤巍巍地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她往往每天只做一顿饭,“剩饭就是家常饭”,这样的日子已经过了5年。
        李喜鹅老人家住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窑沟乡甲尔石墕村。这里属于黄河“几”字湾北侧的丘陵沟壑区,一条柏油马路蜿蜒绕村而过,排排窑洞错落在黄土山梁上,远远望去感觉是个不小的村子,但进村一看,许多窑洞杳无人影。54岁的村民杨文小说,原先全村有160多人,现在除搬走和出外打工者,常住的只有60多人,“我就算村里最年轻的了”。
        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养老条件缺失
        资金、人力和服务成失能老人照护三大短板
        多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我国在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方面,无论是制度建设,还是服务供给上,都滞后于老龄社会的发展速度,存在资金、人力和服务三大短板。
        首先是照护服务的资金短缺问题。《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开始试点并逐步扩大范围;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步提高。
        其次是家庭结构变化带来的人力短缺问题。业内专家指出,一是当前家庭结构正发生深刻变化,年轻人由于求学、就业等原因,一部分人不和父母居住在同一个城市,一部分人虽与父母同城居住,却不住在一起,因而小型化家庭、空巢家庭比例不断上升,与老人的沟通方式正在发生改变;二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在1.3亿以上,占全国家庭总数的三分之一,这部分家庭未来面临的养老照护压力很大。“‘80后’一代开始陆续跨入30岁,十年后,这一代人的父母将步入老年,他们将明显感到照护压力。”杜鹏说。
        第三是养老照护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带来的服务短缺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然而,目前的机构和社区照料的规模还远远不能满足要求。《2010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9904个,床位314.9万张。养老机构资源紧张、长期照护服务缺乏系统规划等问题已成为失能老人照护服务的障碍。
        中国空巢老人现象突显 养老机构层次普遍较低
        来自民政部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国务院刚刚印发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中国的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急剧增加。年前,本刊记者在宁夏、山东、吉林、陕西等六省区调研空巢老人养老问题时发现,当下空巢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空虚、失能亟需护理支持两大问题尤为突出。多位受访的老龄工作者和专家建议,应对“精神空巢”问题,可采取加强社区活动场所建设、探索居民互助、加强传统孝道教育等综合性举措。
        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应如何应对?
        “居家养老”是重要出路
        “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全国老年人口过亿”、“未来养老压力大增”,成为眼下社会热点话题。《经济参考报》记者调查了解到,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探索多元化养老新模式,已取得不小成效;面对老年人口的急剧增长,人们普遍认为,“居家养老”模式在政府的推动下将成为我国的主要养老方式,是破解养老难题的重要出路,但需完善体系、增强服务功能。
        政府补贴“上门服务”
        “如果身体不舒服,就按一下‘红按钮’,不到5分钟,应急队员就来帮忙了。”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都仑区青年路18号街坊的77岁空巢老人邓桂兰,指着桌上“12349”便民服务热线电话说。“便民服务热线网络平台存有每位老人的全部个人资料、病史记录、子女和亲戚电话等信息。”昆都仑区民政局副局长张文秀告诉记者,局里已为1000多名空巢老人安装了这样的电话机。
        市场运作“社区消费”
        调查表明,受传统思想和老人“恋家”情结,以及养老机构床位紧张等影响,我国绝大多数老人不愿去养老院。其中,宁夏老龄委对3128名老年人的调查显示,92.6%的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有些省份的这个比例甚至高达98%。“养老机构不愿去,居家养老服务又没有全面铺开,尤其眼下的‘四二一’家庭结构,今后的养老压力确实非常大。”济南市槐荫区老龄办主任邵华斌说“多途径探索就地养老方式就显得十分必要。”为此,槐荫区推行了“新型社区居家养老机构”模式———以小区为轴心,由个人投资,利用出租房在小区建立中、小型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内容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专家称政府信用保障养老金 不必担心老无所依
        近日,一则《3300万失能老人考验养老体系》的文章引发民众对养老的担忧。随后,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回应养老金“入不敷出”的消息再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社会保障与养老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现行养老体系能否织起一道保障网?养老金一旦出现缺口又当如何?对此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在接受中新网财经频道采访时表示,即使未来养老金真的出现缺口,也有政府信用与储备基金做保障,这种担忧没有必要。
        应对“未富先老”现状 中国式养老如何求解?
        “中国老龄化的特点是未富先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新闻发言人赵启正说,中国在人均GDP为3000美元时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一般国家人均1万美元时才进入这个阶段。中国式养老如何求解?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老龄事业。专家建议,应建立多元化、分层次的综合养老网络。【来源:新华时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