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查看: 486|回复: 0

(药品)杜绝虚假药品广告需多管齐下

发表于 2012-7-29 09:35:58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4个月前,24岁的袁先生在网上看到一个“佰家信”生发精广告,其承诺使用了该产品,7至28天可实现头发再生。袁先生通过电话订购产品,结果,一连四次用药,花了6500元,效果仍不明显。他要求对方退款,对方以“不能百分百保证生发”为由拒绝,但表示可以免费继续治疗。(7月27日 《新快报》)
  袁先生的遭遇绝非个案。现下,吹牛的网络广告何其多,几乎随便点开哪家网站或哪个网页都能看到,而网民被吹牛广告欺骗的血泪史,同样充斥着网络,比吹牛广告还多。
  明知不少网络广告的可信度不高,为什么仍然有不少人前赴后继的花钱买教训,甚至一些资深的网民也无法免俗?很简单,一是一些商家的吹牛广告吹得天花乱坠,煞有其事,言之凿凿,动辄许下“保证有效”“无效退款”等动听的诺言,让人不得不信,袁先生之所以上当,就是被商家“7至28天可实现头发再生”的承诺所欺骗;二是不法商家没有受到应有的处罚,或者被处罚后旧瓶装新酒,换个法子继续做广告,等君入瓮。
  吹牛广告无中生有,以点带面,肆意夸大产品的作用或功效,从而达到诱使消费者上当的目的,属于一种典型的诈骗行为,已经触犯刑律。然而,以执法者目前有限的人力,根本管不过来,或者想管也管不了,毕竟,广告主大多没有实体店,无从执法。
  自从诞生互联网的那天起,人们关于出台网络广告法的呼吁便从未停止过,其实,无论何种形式的广告,都必须遵守广告法,网络广告也概莫能外,同样适用于广告法。
  难道打击、取缔吹牛广告真的没辙吗?依笔者看,办法总比困难多: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网友辩别真假网络广告的能力,树立正确消费观念,提倡理性消费;
  二要拿出打黄打非的勇气和努力,根据自身掌握的情况和网友投诉,发现一例,查处一例,曝光一例,以儆效尤;
  三要完善相关法规,根据谁发布谁负责的原则,实行连带责任制,督促各大网站严把审核关,比如核实其有无生产许可证、合格证,是否存在违反广告法的情况等等。
  笔者相信,只要多管齐下,假以时日,一定可以达到杜绝吹牛广告、维护消费者权益的目的。

        来源长江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公众号
QQ会员群

Copyright © 2021-2025 中企互动平台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侵权、举报、投诉及建议等,请发 E-mail:bztdxxl@vip.sina.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京ICP备10020731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1080号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管理员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