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平凡的“周铁脚”
周军增,冀中能源股份公司邢东矿动力科井下供电组的一名普通职工,很平凡的一个人,中等的个子,大众化的脸庞,属于站在人群里难以发现的类型。但就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却赢得了“周铁脚”的称号。
井下供电组掌握着采掘一线的动力命脉,其工作非常枯燥,每天大部分时间都要花在电路的巡查、维护上。6000伏的超高压,电缆皮有一点破损,就可能“放炮”,致使生产系统瘫痪。而且,由于是辅助作业,他们声名“难”显,高产高进光荣榜上也不会出现他们的姓名。但就这样一份枯燥的工作,他自2001年建矿之初开始,已经干了将近11个年头。为了确保井下供电系统的畅通,他每天巡检电路就要走5公里以上的路程,途经斜坡的高度加起来超过170米。累计起来,他已不知不觉的走出了2万多公里,几乎相当于从我国最北的黑龙江到最南的曾母暗沙岛往返两次,途径的斜坡高度累计70万米左右,约等于于77次登上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周铁脚”的称号也由此而来。
他不善言语,但能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操守:“干好本职!”作为中技毕业的电焊工,他专业电力知识相当贫乏。为了适应工作需要,他翻阅了许多书籍,碰到术语、符号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能向别人请教,有时一些原理弄不清楚,问过几次后,自己觉得不好意思,就跑到别的矿上去“搬救兵”,“有些理论性的东西我现在还说不出来,只知道怎么做,充其量算是一个‘野路子’”。但就这样一个半路出家“野路子”,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该矿从未因供电故障而停产过,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
他很敬业,是矿上为数不多的全年满勤人员之一。去年2127工作面遇到困难时期,他给自己提出“不能因供电问题再给矿上添麻烦”的要求,几乎每天十几个小时坚守在井下,保障供电的同时,还给一线工人打下手,一个多月下来,人都瘦了几圈,脸色都因长时间不见阳光而变得发白。今年六月份,该矿停产检修,他又是每天7点上班,到晚上10点才升井,顺利完成了对给煤机操车系统的检修。“这样的节奏已经习惯了,以前是因为人员少,包括我在内就3个人,现在带了四五个徒弟,但他们还年轻,不放心!”对此他也毫无怨言,“作为一名辅助单位的职工,文明职工、工会积极分子每年评选都有我,说明我的心没白操、汗没白流,矿上都记着呢。”
他在青工培养上也非常尽心尽力。对那些底子薄的年轻人,总是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解,直到年轻人弄清楚,搞明白。例如,遇到供电故障,他总是先问下,年轻人的意见、想法,然后通过故障的处理,对年轻人的意见、想法一一解答。等故障处理完了,年轻人的疑惑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周师傅不仅技术过硬,对我们也很有耐心,从不发脾气”,青工林科说,“一次,工作面高爆开关送不上电,我一时慌了手脚,就给他打了电话。那时已经他下班快要到家了,接到电话就立刻往回赶。谁知电话打完没多久,因为有了主心骨,心静了下来,一个小时把问题解决了,再给他电话时,他又快到矿上了。他家在沙河县,离矿上四十多里,他骑的电动车也就支持这么多路。返矿、再往家返,八九十里,骑着没电的电动车,想想就累。就这他都没训我,而是反复叮嘱我‘遇事要冷静、细心’”。
“周铁脚”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丰功伟绩,有的只是对平凡岗位十余年如一日的坚持,对内心深处职业操守的坚持。
(贾利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