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大学生与农民工比工资很荒唐
就业乃民生之本。对于已经毕业的大学生来说,经历十多年寒窗苦读之后要步入社会,做的第一件事自立自强,即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不做“啃老族”,有了工作才能自立于世,可是2012届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不高,并且大多数毕业生起薪不高令人汗颜。大学生应该反思,而高校更应该反思,改革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让每个毕业生毕业之后都能自立是当务之急。
可是调查机构把大学毕业生的薪酬与农民工比就让人匪夷所思了。首先,农民工与大学生比月收入没有可比性。大多数农民工一缺技术,二缺文化,到城市只能干一些脏活、累活、险活,并且工资、福利等缺乏保障,有多少农民工参加了城市医疗保险,用人单位为他们办了养老保险等。从人身关系角度,农民工与城市不存在确定的关系,从文化角度,城市难以让他们产生归属感,农民工只是城市的一个匆匆过客。可是大学生群体就不同了,他们综合素质普遍较高,掌握有一技之长,在城市就业并不难。时下工资虽然低一些,可是他们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上升空间,只要勤学苦练,踏实工作进步很快,甚至会成为单位骨干,他们适应性强,较快地容入城市,成为城市一分子。如果大学生干农民工的活,大学生的工资肯定不低于农民工,大学生愿意这样做吗?
其次,农民工的月收入为何不能高于大学生?大学生月收入多少才算正常、合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由市场说了算。农民工月收入高于大学生合理,还是高于大学生不合理?如果农民工月收入高于大学生,这是为“读书无用论”找注脚。眼下,读书无用论很有市场,有媒体报道,近年来全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有减少的趋势,高考考生减少其主要原因是因为适龄入学人口数量在逐年下降,但是高考人数锐减与大学生就业困难而导致“新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有关,受教育者的预期发生了改变。“读书无用论”不值得一驳,但是拿大学生的薪酬与农民工比很吸引眼球,读书与收入不成比例何不回家卖红薯?让人对“知识改变命运”产生失望之感,谁还愿意把孩子送进学校读书?农民工的月收入不能高于大学生,这难道不是对农民工的歧视?一副“劳心者治人而劳力者治于人”的论调,只会加重全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要不为何有人嚷着要为“农民工”改名呢!大学生与农民工比月收入,其中隐含的价值判断和情感取向更令人担忧。
农民工月收入高,大学生不必“眼红”。任何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农民工能干的,大学生为何不能做?学历只是一种经历,不代表能力,大学生何不放下架子,像农民工一样,学会吃苦、能够吃苦,相信一定能找到工作,一定能做得更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竟劳动有分工,职业无贵贱,大学生是人才,农民工也是人才。 |